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六盘水视窗>>新闻快讯

擦亮山地特色农业“名片”

——看水城区聚焦“学史力行”绘就高质量发展画卷

2021年09月29日15:03 |
小字号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水城区聚焦“学史力行”,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持续推动猕猴桃、刺梨、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36.5亿元,一产增加值20.27亿元;全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34元,进一步擦亮了山地特色农业名片,绘就“中国凉都·康养水城”高质量发展画卷。

擦亮猕猴桃产业新名片

让“毛果果”变成“富果果”

水城区本着“建强经营主体,加快农业提质增效”的理念,抓好万亩长效农业特色产业顶层设计,围绕打造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销售为一体的链条化发展主线,在猴场、蟠龙、米箩、阿戛等乡(镇)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农业产业种植,全区猕猴桃种植面积11.2万亩,2021年挂果面积6.5万亩,预计产量2.5万吨,预计将实现鲜果产值7亿元以上;打造猕猴桃“吨产园”面积7000亩,覆盖11个乡镇,涉及16家企业,3家合作社,以及集中连片的散户。

自红心猕猴桃在水城区猴场乡猴场村“安家落户”后,24600亩猕猴桃覆盖6个村85个村民组,绵延数里的猕猴桃果园成为山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丰收季节,已经成熟的猕猴桃密密匝匝地挂在藤蔓上,果肉厚、糖量多、品质优,广受消费者热捧,猕猴桃真正成为“生态果”和“致富果”,村民们因一颗“红心”发生改变。

米箩镇成立猕猴桃、杨梅、蔬菜等6个产业支部和2个专业合作社支部,按照1名党员带领10至15人致富的思路开展结对帮扶,共有105名党员带动2235户群众种植猕猴桃30000亩,同时发展蔬菜、杨梅、桃李等10余个精品产业;充分利用“三变”发源地优势,探索“支部+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资源入股、技术入股、劳力入股,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万元,产业占比达80%,真正把资源活起来、把钱袋鼓起来。

擦亮刺梨产业新名片

让“刺果果”变“金果果”

野钟乡发射村村民邓集文家种有7亩多地的刺梨,如今已有5亩多刺梨挂果,今年开采第一天就采摘了2000多斤,按公司收购价3元/斤,共收入6000余元。如今,刺梨种植收入已是水城区众多家庭增收的“大头”。

据了解,目前全区刺梨种植面积40.3万亩,涉及25个乡(镇、街道)96个村(居),覆盖农户3.7万户16.2万人,目前已挂果面积20万亩。2021年,计划建成亩产千斤的“千斤园”3.5万亩;2024年,预计建成刺梨产业“千斤园”12万亩。2021年,预计收购刺梨鲜果1.5万吨,预计带动农户增收9000万元。按目前刺梨鲜果70%综合出汁率计算,意味着3斤收购价9元的刺梨鲜果,可榨出1升销售价180元的刺梨原浆。按“由果变汁”身价增20倍计算,2021年预计实现销售额1.5亿元。

擦亮茶产业新名片

让“绿叶子”变成“红票子”

“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水城春”茶叶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香气清新、口感润滑,为广大茶友所喜。

近年来,水城区聚焦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按照“平台公司+村集体+实施主体”的“三变”模式,引进民营企业投资、鼓励引导农民参与,不断壮大茶叶产业规模,分别在龙场乡、顺场乡、新街乡、杨梅乡等11个乡镇、35个行政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茶产业,并依托龙场白族风情小镇,聚力打造茶、旅、白族文化一体的特色茶叶产业文化小镇,形成以旅兴农、以网带农等茶叶产业发展新态势,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不断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水城区深挖“早、贡、古、好”潜力,做足茶文章,着力打造以“水城春”为引领的贵州“早春茶”区域品牌。2021年,全区茶叶产量预计突破120吨,其中春茶产量35吨,产值1.1亿元,销售额达到7500万元。

如今,依托“水城春”的优良品质,“水城春”品牌影响力日渐增强,先后获得了红茶“茶王”等荣誉称号。在2021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的公告中,“水城春”符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要求,拟纳入2021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邓 运)

来源:六盘水日报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