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头条

情系乡村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工作凸显新起色

2021年09月27日09:02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在丰收季节凸显开局良好、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喜人态势,为德江县脱贫成果巩固,推动乡村振兴破题,提供了支撑。

高度重视 派出精干力量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切实把乡村振兴这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从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制度机制、项目倾斜、关怀队员等方面着力做好驻村工作。

挑选作风过硬、踏实肯干的14名队员组成驻村工作队,赴德江县开展工作。同时,成立乡村振兴办,做到专人抓具体抓。制定厅领导、各处室定期赴驻村点找问题、解难题、办实事分工方案等。

“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之后的又一场战斗,大家要在火热的战场经受磨炼、提升本领,在乡间大地书写人生精彩。”在厅驻村工作队行前动员会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念激励全体队员。

4月30日,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工作队长、副厅长李芳率全体队员赶赴德江县基层一线,覆盖12个村的驻村工作拉开帷幕。

4月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驻村帮扶工作,厅领导带队赴德江县驻村点调研5次,处室及下属单位赴驻村点调研20余次,扎实帮助基层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送去关怀。

用活资源 强化文旅引领

为破解产业振兴难题,工作队充分发挥文化旅游部门的资源优势,以文旅产业为突破,因地制宜,探寻产业发展新路。

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驻德江县沙溪乡大寨村第一书记刘杰,为擦亮大寨村“中国传统村落”金字招牌,做活旅游文章,策划举办了首届“贵州千重岭”乡村文化旅游节,成立贵州千重岭农文旅产业发展公司,引进“古村乐乐”新媒体资源,自建“古村28渡”新媒体,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播报村寨故事,提升了大寨村乡村旅游知名度。

厅派驻德江县枫香溪镇丝毛坝、长征、软坳、洞湾四村第一书记抱团行动,多次赴冷水河流域调研,邀请专业团队拍摄短视频挂网宣传,吸引有关企业前来洽谈开发。

在荆角乡茶山村,厅派驻村第一书记付光磊着力挖掘延续300余年的“朝火炮顶”傩文化民俗节庆特色,用活火炮顶海拔高、视野阔、景观美的特色,整合帮扶资金5万元,启动火炮顶观光旅游开发。

省文旅厅上下协力,用活多方资源,穿针引线,引进项目资金,激活乡村发展。

4月以来,省文旅厅划拨支持驻村点项目经费228万元,其中划拨100万元文化人才培训资金,主要用于所驻村人才培训;向大寨村、长征村共划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资金50万元;并向12个村共划拨50万元公共文化活动资金。

8月20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牵线搭桥组织德江县和乡镇党委负责人及部分驻村干部,赴贵阳市铜仁商会招商引资,邀请客商赴沙溪乡投资考察。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协调省直有关部门,争取到1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厅驻村点产业发展。厅派驻枫香溪镇洞湾村第一书记赵扬帆协调上海创图科技公司等企业,为该村捐赠价值2万余元办公设备和5万元办公经费。刘杰协调爱心企业,向德江县捐赠价值26万元的太阳能庭院灯。

倾情服务 化解急难愁盼

驻村队员深入基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枫香溪镇洞湾村是全县肉牛养殖示范村。今年入夏以来,该村肉牛结节病暴发,部分肉牛病死,养殖户十分着急。厅派驻村第一书记赵扬帆及时协调省农业厅和铜仁市农业局养殖专家,赶赴该村查看病情、开展义诊,对养殖户进行集中培训、专业指导、现场示范,该村肉牛结节病得以迅速控制并消灭。

荆角乡茶山村水池渗漏,每天需水泵抽水补给入池,管水成本增大,群众颇有怨言。厅派驻村第一书记付光磊牵头组织技术员实地踏勘,研究制定水池补漏方案,耗时一周,蓄水池漏水问题得到解决。

沙溪乡庞家村供水管道铺设远,山谷沟底处水管长期漏水失修,夏季村寨供水不足。驻村干部组织维修人员,顶烈日,下沟谷,辟荆棘,开新路,让全村饮水充足有保障。为帮助驻村点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省文旅厅牵线引进腾讯公司公益直播带货活动,积极筹划,多方协调,牵头组织做好直播选点及环境氛围营造、农产品供货等。

9月3日,由贵州云图时代信息公司、福建沣华泰建设工程公司等联合设立的“振兴助力云图联合助学金”首批发放仪式在德江县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振兴驻村点12个村24名脱困户大学生受益,每名学生获捐5000元。

“振兴助力云图联合助学金”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牵线促成,基金共100万元,为期5年。从今年起,每年出资20万,按每年40名,重点资助省文化和旅游厅帮扶的枫香溪、荆角等4个乡镇当年高考录取的家庭困难的第一批本科和第二批本科学生,每人一次性资助5000元。

今年,枫香溪镇长征村23名学生分别被第一批本科和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创历史新高。厅派驻村第一书记周先禄协调贵州中泰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向该村捐资9万余元,其中向23位学子捐资2.3万元,剩余资金用于扶持村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冰玉 通讯员 李慕龙、杨通文)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