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贵阳的留学生活

9月23日至9月29日,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办,这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的第13年。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举办,促进了贵州与其他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贵州部分高校,与留学生“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
老挝留学生安平胜:
贵阳是我心中的第二故乡
“你吃饭没得?”“你要去哪点?”来自老挝的留学生安平胜自信地说着贵阳话,来贵阳不到两年时间,他已经慢慢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2016年,安平胜来中国旅游,被中国的秀丽风光深深地吸引,萌生了来中国读书的想法。2019年,在姐姐的帮助下,安平胜申请来到了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留学。
学习中文对大多数留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安平胜来到贵阳之后,才开始学习中文。“初来贵阳时,我只会说几句简单的问候语,在老师帮助下,我学习了汉语拼音。现在,我已经能用汉语跟别人交流了。不知不觉间,贵阳已经成了我心中的第二故乡。”安平胜目前已经通过了汉语水平四级考试,今年12月份将参加汉语水平五级考试。
在安平胜眼中,贵州不仅山美水美、空气清新,而且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贵州人更是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安平胜说,他未来也会继续在贵州读书,也会努力学好汉语,如果有机会,也想找时间带家人前来贵州,感受这里多姿多彩的文化。
“我是和同学一起来参加比赛的,也希望我们的团队项目能取得好成绩,这将对我们以后学习、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安平胜认为,如今,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个平台,东盟各国与贵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到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在国际视野拓展和跨文化体验中,增长了见识、丰富了人生。
孟加拉国留学生汉森:
我还想在贵阳继续学习
“我是贵州民族大学的留学生,听说东盟教育交流周在白云区有展览,就想来看看。”在白云区蓬莱仙界成果展现场,汉森正在展柜前和工作人员交谈。汉森是孟加拉国人,2017年来到贵阳留学。此前,他曾在孟加拉国工作,谈及为何来到贵州留学,汉森说:“我以前没有听说过贵州,有朋友在这边留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我申请了这边的学校,怀着忐忑的心情就来了。”
在贵州待了四年,汉森从对中文一窍不通,到现在已经能自如交谈了。对于贵阳的印象,汉森深有感触,无论是贵阳的山水,还是贵阳的交通,或是贵阳大数据的发展,都让汉森连连称赞。“贵阳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对它的认知,发展速度非常快。贵阳市的交通在我读书这几年变化很大,不仅一号线二号线陆续开通,马上三号线也要开通了,到时候我要坐地铁再到贵阳周围多看看。”汉森表示,未来也想继续在贵阳学习深造。(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黎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