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要闻

毕节市威宁县:种桑养蚕 拓宽增收渠道奔小康

2021年09月27日14:43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玉龙镇新民村:种桑养蚕 拓宽增收渠道奔小康。

走进毕节市威宁县玉龙镇新民村,漫山遍野的桑树扮绿了山坡,在村民家的蚕房中,一张张装满蚕茧的方格旁,老百姓正忙着撒桑叶喂蚕茧。种桑养蚕已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我每年4月份开始养蚕,平均1个月一季,可以养到8月份,算下来一年可以养5季,每一季的收入在5000元以上,每年仅养蚕就能带来3万元左右的收入。”村民邵洪梅一边忙着撒桑叶养蚕一边说道。

养蚕,从幼蚕到吐丝结茧大约只要1个月的时间。蚕茧的市场价格在30至50元1斤不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目前新民村桑树种植面积1200余亩,涉及农户98户。新民村青壮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种桑养蚕成为当地妇女、老人就业增收的最佳选择之一,充分发挥了当地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有效地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问题。2021年新民村蚕桑产业产值预计70万元以上,养蚕的群众平均每户增收1万余元。

新民村走“种桑养蚕”之路伊始,要追溯到2013年。

2013年,新民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联系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恒达蚕桑有限公司,引进桑苗免费发给村民,并鼓励村民种植,发展蚕桑产业。同时,充分发挥当地气候独特、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优势,新民村开始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蔬菜产业和蚕桑产业并驾齐驱,新民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开了序幕。

邵洪梅从2013年开始养蚕,到现在已经8年多,从一个养蚕“小白”变身养蚕“达人”,除了自己养蚕,她还到愿意学的村民家里进行指导。

邵洪梅说:“小蚕刚从卵里孵出来时,要特别小心照料,得用比较嫩的桑叶喂它,小的时候难养一点,长大些就好办了。喂食的过程中桑叶一定得是新鲜的,而且不能洒水,洒水叶子会很快黄掉。每天还要勤除沙,多撒新鲜石灰粉抑制病菌滋生繁殖。桑树我家种了20多亩,种植不难,看一遍就会。”

除了养蚕,邵洪梅每年会根据市场的价格种植蔬菜,花生、蚕豆、小瓜、红豆、莴笋等等,每年卖蔬菜的收入2万元左右。

“5月份小瓜和红豆卖了7000多元,我们种出来的蔬菜有专门的蔬菜收购商来收购,运往昭通、威宁销售,现在地里的花生马上又要采收了,一年到头土地都不闲置。”邵红梅说。

据了解,新民村村民养蚕的蚕种皆采取“数量预定、统一培育”的方式,村民需提前预定喂养的蚕种数量,然后由指定的几户养殖户培育出来,再分户喂养。同时,为了推动蚕桑产业进一步规模化、科技化、商品化,新民村采取 “政府+村支+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由云南省昭通市鲁甸恒达蚕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并委派技术人员在村内负责技术指导,目前养蚕的群众均已和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群众不愁销路问题。

常驻新民村的云南省昭通市鲁甸恒达蚕桑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吴贤聪说:“我2013年来新民村,当时村里也有老百姓养蚕,但由于没有技术支持 ,都是老百姓自己摸索。我们到这里后,引进新品种,在养殖过程指导大家坚持科学养殖,现在老百姓养出来的蚕包品质好,基本上都被公司回收了。”

蚕桑产业有效盘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让群众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增收的好门路。近年来,玉龙镇以新民村、大寨社区发展规模化桑树连片种植基地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沙田、和平、新发等5个村(社区)发展桑树种植,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图/文 卯龙艳)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