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赫章视窗>>赫章要闻

四新四化蹲点采访

赫章朱明:绿色硕果满枝头 群众增收笑呵呵

2021年09月26日15:41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秋风习习,站在赫章县朱明镇朱歪村的山间小路上放眼眺望,漫山遍野的核桃树绿意盎然,枝头间缀满青绿色的核桃,在微风的吹拂下若隐若现,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来,大家快尝尝。这是我们的‘黔核7号’,我们村8000亩核桃地都嫁接的这个品种。”朱歪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汪习贵边说边敲开手里的鲜核桃。清脆的破壳声,饱满的核桃仁,味道香醇,弥漫齿间。

眼前这片核桃地是汪习贵3年前嫁接的“黔核七号”,今年开始挂果,每亩能卖2000元,明年达到旺果期每亩产值就能翻一倍。提到核桃,汪习贵有说不完的话,语气里有藏不住的欣喜。

赫章县被称为“中国核桃之乡”“全国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核桃良种基地”;赫章核桃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背后却都离不开汪习贵口中的“黔核”系列核桃。

赫章县的核桃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美国钻石核桃的冲击一度陷入困境,当地为提高赫章核桃的竞争力,积极与中国林科院、贵州大学、贵州省核桃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2006年至2009年,“黔核”系列核桃新品种选育成功,通过省级良种认定后,为赫章核桃种植开辟新的天地。

“‘黔核7号’每年成熟挂果后都不愁卖,订购电话天天有。刚上市那几年能卖到20多元一斤,现在也能卖12元至15元1斤,干核桃25元左右1斤,之前的老品种湿核桃只能卖到5元一斤,利润很低。”一旁的朱歪村村民李正军说道。

2017年朱明镇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朱明镇的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8万余亩,挂果核桃4万亩。年产量1000吨,年产值2600万元,核桃基地覆盖了50%左右的贫困户,带动贫困户725户、3318人,核桃树真正成了群众的致富树。

朱明镇是赫章县打造“千年夜郎栈道,百里核桃长廊”的重要一环,当地除种植销售核桃外,近几年也在积极探索核桃的深加工,不少群众也自发加入这条探索大道。赫章县纯琪食品加工厂的负责人汪琪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土生土长的赫章人,汪琪见证了赫章核桃产业带来的大红利,他深知核桃的价值不止眼前这些,2019年汪琪建起了自己的核桃油加工厂。“1斤核桃能榨2两油,我每天要榨60斤油,需要用掉300斤核桃。为了满足大家的不同需求,我还榨了两种核桃油。一种带壳一种不带壳,带壳核桃榨出的油颜色更清透,而不带壳的纯籽核桃油颜色会更深一点。”汪琪边说边打开自己的榨油机,拿出核桃压榨后的油饼,并介绍说油饼又可以用作核桃树的绿肥,形成了一条绿色的生产链。汪琪的核桃油不光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伴手礼,还能为他带来每年400万到500万的产值。

小小的核桃正在悄然改变着赫章大地。当地积极与各企业开展合作,贵州阿西里西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贵州金果缘核桃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核桃乳、核桃糖、核桃工艺品、核桃油、核桃酒等系列产品,走俏市场、供不应求;核桃加工业吸纳了近3000贫困人口就业。在赫章,核桃已经成为群众增收的摇钱树、贫困群众的脱贫树、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树、新农村建设的风景树,种植业中的铁杆庄稼。赫章正朝着全国核桃产业第一大县迈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年玉)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