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黔东南州视窗>>文化旅游

黎平县文化旅游为乡村振兴赋能

2021年09月03日17:28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黎平县紧紧围绕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大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化惠民扶贫工作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

保障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16年以来,黎平县每年投入80万元为403个农家书屋更新图书;同时为76个贫困出列村配置农家书屋及图书设备阅览桌椅92套、书架48组,图书20000余册,充实完善266个村级文化阅览室建设。累计投入370万元为各村配送音响、篮球架、芦笙、二胡、广播等文艺、体育设施。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按照“七个一”标准,累计建成24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全县投入1162万元,建成农体工程项目248个,其中乡镇级农体工程项目19个,村级农体工程229个,实现了农体工程全覆盖。投入约2700万元,建成社会足球场10块。投入54万元建成了18个出列村篮球场和文化广场,丰富了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为全县体育事业发展赋能。

同时,加大实施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2019年11月,全县新增有线电视用户7.3万户,全县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0万户,累计补助新增用户安装费、收视费5012.44万元。实施扶贫宣传应急广播“寨寨响”工程,建成508个(含403个行政村、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0户以上自然寨扶贫宣传应急广播系统。

统筹文化、体育、广电公共资源,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县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以文化活动室、应急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网络、户外活动场地、文艺队伍建设、文体活动开展等为框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扶贫宣传应急广播系统,开通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信号,建成图书阅览室12个,篮球场5块,配置乒乓球桌24张,健身路径器材9套。重点打造龙形、干凉亭、六塘冲、石门等4个安置点“两室一馆”,增配了民族乐器和服务设施,安装了监控设施。建成侗文化活动室4个、乡愁馆4个,让搬迁群众记住乡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新居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与教育部门联办“4点半学校”,安排文化志愿者辅导较早放学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家长安心务工就业。同时,将两个阅览室提升为“布客书屋”。

志智双扶 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近年来,黎平县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开展文艺宣传作品创作。组织县内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你是》《快乐网格员》《为青春放歌》《精准扶贫、你我同行》《移民新春喜事多》《进门叫声妈》《志智双扶显真情》《我把脱贫来传唱》等一批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优秀文艺作品,讲好黎平扶贫身边故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鼓舞民众士气。

开展大扶贫大宣传活动,举办全县扶贫宣传骨干人才培训,指导各乡镇扶贫宣传小分队开展创作和宣传活动。组织县侗族文化有限公司,开展送戏下乡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扶贫政策。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送戏下乡演出888场次,惠及群众30多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各村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县图书馆开展送图书下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达24次,送书3.5万余册,价值70余万元,为全县的脱贫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充分利用村寨扶贫宣传应急广播,推进扶贫宣传“寨寨响”。将党的扶贫政策、农村消防、安全生产等知识和文艺作品录制成音频资料,发放到各村寨播放,传播党的好声音,营造浓厚的脱贫攻坚氛围。

发展产业 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通过旅游带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高屯盎寨等7个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黄岗、蒲洞等中西部协作旅游设施项目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鼓励民间恢复摔跤节、千山欢聚节、关秧门、传统民间节庆活动,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积级发展乡村旅游。2016年以来,全县乡村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2.56%,乡村旅游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5.47%,带动12000多名贫困群众增收。

发展传统手工艺业,申报公布县级非遗小镇1处,非遗村落5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处。扶持多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合作社+三娘+企业”的模式,带动486名绣娘、染娘、织娘,发展侗绣、侗染、侗锦等民间特色工艺品生产,实现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

推动“旅游+生态农业”,撬动“旅游+电子商务”。推动肇兴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堂安梯田田园观光农业,种植茶叶、油茶、蔬菜2.83万余亩。支持“牛耕部落”举办“千牛同耕”活动,目前正在创建3A级景区。2020年,“牛耕部落”产值达4000万元,带动275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推动“网货下乡”和“黎货出山”,促进群众创新创业。推动多家主流快递公司先后延伸到景区,带动30余人创收,人均月工资3000元。2019年,肇兴电商站点代买销售额近75万元。

通过政策倾斜,丰富服务业业态,带动“旅游+其它服务业”。开通高铁直通班线,带动景区旅游运输业发展,实现就业212人。培育发展饭店、农家乐、小吃店达68家,能够一次性满足7000人同时就餐需求。发展宾馆、精品民宿、客栈234家,能一次性满足5020人住宿。目前,从事旅游服务业人员达613人,人均年工资收入达2.2万元,带动89名贫困人口就业。

景区带动 推进旅游产业扶贫

推动肇兴景区产权要素资产化。动员群众以资源入股、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形式,推动自有产权资源变资产。2014年以来,肇兴大景区群众以房屋资源和人口资源入股景区经营,获得门票收入的20%-25%分红,年均分成近245万。租赁门面、房屋502间,租金年收入2510万元,涉及贫困户的有38户165人,户均年收入达8.5万元。

推动景区资产运作组织化。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扶持成立肇兴村旅游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引入公司治理,将景区资源打包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和旅游管理公司,让贫困群众亲自参与经营。2019年,肇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76余万元,专业合作社实现收入1100万元。(张文丽、姚进忠)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