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思南视窗>>强县建设

“探秘”渔溪沟

2021年09月03日18:05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过后,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社区秋意渐近。夏天的酷热,在微凉的秋风中慢慢远去。

闲坐堂屋门口,73岁的陈典周哼唱小曲,生活惬意。孩子在社区修起崭新的楼房,很孝顺,自己每个季度还能领到社区发放的养老金。“老有所依,不用操心什么,日子很知足。”陈典周笑着说。

邵家桥镇地处思南县东南部,和思南县城顺乌江相接,是县城扩容的拓展区,由于城镇发展较快,地理位置优越,也有人称邵家桥是“小思南”。

而地处邵家桥镇北部的渔溪沟社区,在10年前却是另样光景,产业不发达,社区领导班子涣散,集体经济薄弱,问题人员多,邻里之间纠纷频繁,社会治安不稳定,是出了名的“复杂村”。

选贤任能 “春晖使者”勇当“领头雁”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曾经的渔溪沟社区社情复杂,贫困程度大,社会问题多。破旧、脏乱、没有生机、缺乏支柱产业、人心不齐等是社区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当地党委、政府为此苦寻“良方”。

时光回到2011年,邵家桥镇党委把多年在外打拼的陈建强列入社区支书人选,动员其回乡参与家乡建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外的陈建强卖过五金家电、办过酒厂,后来又在城里开公司,年收入几十万元,成为渔溪沟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

面对当地党委、政府的邀请和渔溪沟百姓的渴望,那时,生意顺风顺水的陈建强,内心陷入了矛盾。

“当时还是很犹豫的,生意做得还可以,回到社区,就意味着没有太多时间管理生意上的事,家里人也有反对。”不过,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最终陈建强还是回到渔溪沟。

新党支部书记的到来,让曾经沉寂的渔溪沟开始有了生机。可作为“掌舵人”,对于陈建强来说,当时的渔溪沟社区就犹如摆在面前等待收拾的“烂摊子”。

人员复杂,社区1286口人,有47人坐过牢,16人吸过毒,集体经济为零。这是当时陈建强掌握的基本数据。

怎么破除渔溪沟社区的困境?“要改变老百姓的小农思维模式,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共赢,自尊自强,学会长远规划,认清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面对精神和物质双重贫困,不仅要从政策措施上求变化,还要从干部身上想办法。”陈建强说。

先富起来的他,心中始终装着一个梦想,一心想把渔溪沟社区发展起来,把百姓带富起来。

到任的陈建强,首先是找出渔溪沟多年来存在的问题。“基层组织涣散是根本。”陈建强告诉笔者,刚开始,社区要配齐班子成员都很难。社区要发展,村民要致富,没有一个完善团结的社区领导班子,就会是一盘散沙。

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开出“治贫”良方。从2011年到2013年,陈建强跑到广东、福建、浙江、贵阳等地,把在外务工的党员一个个请回家,并邀请春晖人士回乡援助家乡,加强社区阵地建设。

配齐社区班子成员后,陈建强带领团队开始着手调解各种矛盾、完善基础设施、统一发展思想……

穷则思变 “创业舢板”乘风破浪前行

目标锁定,行胜于言。2013年7月1日,渔溪沟社区烈日高照,绿意葱茏,这天是决定渔溪沟社区集体经济起步的日子。

社区会议室,五个社区干部你一言我一语,商讨着渔溪沟的未来。“现在我们要发展什么,集体经济怎么做?一时间讨论不休。”

“既然大家意见都还没统一,我们就先开个砖厂吧!这做得好了,来钱快。”陈建强的话一经说出,会议室里顿时就有人提出了疑问。

“开砖厂,这个要先垫很多资金,能做得起来吗?”面对疑问,陈建强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村民入股,大家共同集资,可面对本来就贫穷的渔溪沟百姓来说,钱从哪里来?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陈建强带领社区班子成员开始在社区里张贴广告,动员家里有钱的村民自愿拿钱入股,可广告贴出去,犹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无奈之下,陈建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社区领导班子身上,号召社区党员干部带头,每人8万块钱,社区5个干部筹集到40万元,最终砖厂建了起来。

2014年,砖厂开始产生效益,当年就挣了20多万元,可这时的陈建强有了另样的想法,除了拿出40%给社区老百姓交医疗保险外,其它的钱先不分,先累积起来,把集体经济做大。

这一举措,让跟着一起干的干部有了怨言:“我们筹的钱,赚了凭什么不能分,反倒让村民先享受……”

听到这样的声音,陈建强也能理解,毕竟当初拿出钱来的都是冒着风险的。他深知,事情处理不好,将会影响社区班子团结。

“各位,我们会吃,就吃一辈子,不会吃,就只能吃一阵子,当初我们筹集资金时,老百姓为什么不入股,就是不信任我们,更何况,你们能放弃外面更好的待遇回来,我们的初心和目的是什么?请大家相信我,今后你们不仅能拿回本钱,还会比现在多好多倍。”回忆过去和社区班子成员说的话,陈建强仍记得清清楚楚。

上有所率,下有所进。通过反复做班子成员的工作,大家认为,陈建强为了社区的发展和改变,生意都不做了,自己还有什么不支持的,班子的思想统一了,大家就劲往一处使,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此后,社区居民用自家的征地补偿款纷纷入股,社区相继成立了建筑公司、劳务公司、生态养猪场等企业。

据了解,为能持续筹集到资金,承接更大的工程,2018年渔溪沟社区和当地供销社达成合作,按持有股份的不同,共同创建股金服务部。

人民至上 “共同富裕”走向美好未来

秋日,渔溪沟社区44岁的陈安军笑容满面,身有残疾的他尽管干起活来有点慢,但在养猪场里,却是精力充沛。

“我就在社区负责养猪,现在银行卡里已经存有几万块钱了。”陈安军说,社区里像他这样带有残疾的弱势群体,日子过得很光鲜,社区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资金来照顾弱势群体,还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在社区的关怀下,让他们觉得是自己养活自己,心里活得踏实。

据陈建强介绍,在社区“阳光幸福家园”里的12人中,就有8个残疾人,曾经坐过牢的有3个,现在他们大多都能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不仅能为社区出力,自己还能挣点钱。

据了解,“阳光幸福家园”投入240万元,是全省第一个村级弱势群体服务保障中心,中心包括住宿区、生活区、办公区、休闲娱乐区,全村12名弱势对象统一入住,实行集中化管理和服务保障,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以前他们没事干,没有收入,就想着走歪门邪道捞偏门,只要给他们找事干,有了收入就会稳得住,不再乱跑乱搞了。”陈建强告诉笔者,为此,针对曾经犯过罪坐过牢的,社区会组织他们到外地学习培训,让他们有一技在手,有能力参与村集体经济经营和发展。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一些曾经犯过罪坐过牢的村民,如今有些成了社区建材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有的已在社区的帮助下成家立业,过着稳定幸福的生活。有着美满的家庭,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都是社区用集体经济统一交,邻里间和谐相处。

“在渔溪沟社区,社区主任月工资除财政3500元外,村集体经济还补助2400元,年终还有土地租金和入分红。”据邵家桥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陈澍介绍,除此之外,社区还推行医疗保险补助和养老补贴,除按比例交医保金外,还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发放养老补贴,每个季度200元到1000元不等。

医疗保险金补贴、养老补贴,渔溪沟社区有着自己的发放标准,由陈建强带队,社区里的关工委同志、社区班子成员、志愿者等上门打分,以基础分为标准,家庭文明、邻里和谐、遵纪守法等都纳入一年的考核中。

产业兴,就业稳、百姓富。经过10年的发展,渔溪沟社区取得了可喜的改变,集体经济产值从0发展到了4300多元。“虽然取得了许多变化,但社区治理和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只有集体经济越做越大,老百姓的收入才会有持久保障。”陈建强说。

“社区要发展,支部是关键。如今的渔溪沟,在陈建强的带领下,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带动群众形成合力,推进社区有效治理和加速发展,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实现了巨变。”邵家桥镇党委书记李书军说,始终把百姓放利益在第一位,是渔溪沟社区实现稳定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决定因素。(秦光春)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