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民族大学>>民大新闻资讯

贵州民大“三下乡”:学史力行践初心 青春聚力办实事

2021年08月23日16:13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以前打开手机里的‘健康码’每次都是请别人帮忙,现在我也会啦!”荔波县水浦村村民阿婆向贵州民族大学“三下乡”实践团志愿者开心地说道。

今年暑假,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荔波县基层服务实践团”赴荔波县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沿着邓恩铭烈士足迹,通过开展“做一天红色讲解员”“弥合数字鸿沟”“公益摄影”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做到学史力行、知行合一,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过程中,知民情、接地气、增本领,凝聚青春力量,绽放青春之花。

实践团在邓恩铭烈士故居前合影。

接力革命薪火 争做红色讲解员

“欢迎来到邓恩铭烈士故居,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解……”近日,在荔波县玉屏镇邓恩铭故居,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荔波县基层服务实践团”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为游客认真讲解。

实践团成员在邓恩铭烈士故居进行参观学习。

实践团成员在为游客做讲解。

在邓恩铭烈士故居纪念馆里,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红色往事、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清晰地再现了邓恩铭1901年到1931年光辉的一生,让实践团成员们直观地了解了邓恩铭烈士,铭记那段红色革命历史。为了更好地学党史、悟思想,实践团成员还主动申请担任义务讲解员,通过向游客展示邓恩铭的光辉事迹,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

“‘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能让学生们真正走进革命先烈,走进他们的历史荣光。”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潘小露说,通过“做一天红色讲解员”活动,以讲促学、以学促行,学生从参观者变为讲述者,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跨越“数字鸿沟” 智慧助老共享智能生活

“智能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农村人,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村寨老年人不一定跟得上。”水浦村主任、支书吴锦全向实践团说道。

实践团成员与村委会干部开展座谈交流。

实践团来到邓恩铭烈士故里水浦村,将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与村委会干部座谈交流中,了解到村里的老年人在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生活消费时遇到的“数字鸿沟”问题。

实践团从移动支付、网络购物、微信聊天等老人迫切的需求入手,利用成员们专业背景,通过手绘漫画,自制“使用指南”图文并茂地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使用方式。

实践团手绘“使用指南”漫画智慧助老。

“哈哈哈!这样搜索,我就可以在网上看病挂号了”“这还能缴纳养老保险”“点击这里就可以和在外面打工的姑娘视频啦”......荔波县水浦村水族奶奶们开心地向实践团志愿者们说道。实践团走进水浦村的农户家,一对一开展辅导,手把手地一步一步的操作教学。通过实践队员们耐心讲解,村里水族奶奶们对出行、就医、扫码、缴费等手机应用APP进行学习和实际操作。

“这次‘弥合数字鸿沟’活动让我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了切实的体会。”实践团成员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学生赵川感叹道,通过教老年人简单易行的手机使用技巧,帮助他们融入信息化社会,共享数字化便捷服务。实践团志愿者们以基层服务实践的实际行动融入乡村振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实践团成员教老人使用微信。

暖心“公益摄影” 实现村民“微心愿”

“奶奶,我们来送照片啦,您看您笑得好开心哦。”

在水浦村走访期间,实践团了解到因过去条件所限,大部分水族奶奶很难有机会拍摄个人照片。实践团在走访征集“微心愿”过程中,听说村里奶奶们想拍照,便下决定帮她们圆梦,以此来弥补她们心中的遗憾。

实践团成员在布置拍摄场地。

选好拍摄场地,布置好灯光,奶奶们也穿上水族特色服装,在志愿者的指引下,调整好姿势,在欢快的氛围里进行拍摄,记录下幸福瞬间。过程中,一位位老人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在拿到照片时个个喜笑颜开,对志愿者们交口称赞。奶奶们纷纷表示,感恩党的好政策,感怀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

实践团成员为水浦村老人送上照片。

我为群众办实事,最是小事暖人心。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荔波县基层服务实践团”通过创新党史学习形式,走进基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深度更有温度,为助力乡村振兴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图/耿思源、鲁丽 文/文婷汇)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