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瓮安视窗>>瓮安新闻

我的扶贫故事

生活虽苦,群众的认可却让我甜在心中

——瓮安县猴场镇那乡村扶贫干部卢清国

2021年08月17日15:06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我叫卢清国,2017年10月,我和大多数驻村工作队员一样,背着行囊,斜挎着“为人民服务”的挎包,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脱贫攻坚征程,来到了瓮安县猴场镇那乡村驻村扶贫。

说实话,心里没底,因为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要怎么做。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去开展扶贫工作,我能有所收获吗?

因为环境陌生,工作中遇到太多的尴尬和心酸。从当初入户时的不理不睬到如今的热情挽留;从争吵到如今每次见面拉家常;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如今的胜似亲人;从“三改”“三化”的入户排查到最后项目的实施;从组组通项目的争取到占地的协调,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付出很多的艰辛。如今扶贫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我感到很欣慰。

划分网格的时候,我负责了一个自然村寨,以前的老寨子组,网格有51户,其中有4户建档立卡户,8户低保户。老刘就是我网格内的一户特殊人家,夫妻俩近70岁,有一个肢体残疾的儿子和他们共同生活。

老两口自己的土地部分荒着,却要想方设法去挖别人的田边土角,面积不大,几个平方米左右。因为长期以来养成的“珍惜土地”的习惯,两口子和寨上几户人家关系都搞得很僵。

为了缓解他们的关系,我经常上门调解,与老刘摆事实讲道理,宣讲法律,次数多了老刘也听进去了,表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愿意去和邻居道歉握手言和。

于是我们挑了个日子,在村民的见证下,我说明情况,现场宣读了协议书,还特意出示了现场绘制的示意图和双方站在边界上的照片,双方听后均无异议,都在协议上签了字。在场的村民,作为见证人,也在协议上签了字,我们把双方笑着握手言和的场景也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很多邻里纠纷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双方争吵,各执己见,邻居就算在场,也是在旁边看热闹的多。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当好这个“中间人”。在后面的工作中,陆续调解了10多起邻里纠纷,在增进群众感情的同时,为创建“和谐村寨”做了铺垫,也为推进“五示范”建设打下了基础。

回首驻村的这段时光,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有过争吵,遭过嘲笑,背过冷眼,受过委屈,但脱贫攻坚,职责所在,生活虽苦,群众的认可却让我甜在心中。扶贫之路,困难何其多,只要有一颗坚持的心,就算荆棘遍布,也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参与其中,一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整理)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