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
“中医人”的扶贫处方
——瓮安县猴场镇宋家寨村扶贫干部万坤镜

我叫万坤镜,是瓮安县中医院的一名普通中医师。2016年4月,我主动请缨,提出申请来到了单位帮扶村——瓮安县猴场镇宋家寨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2017年9月,随着县委政府一声号令,正式吹响了瓮安县向决胜脱贫攻坚发起总攻的冲锋号。对我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作为第一书记,在工作队长的指挥下,带着队友们不停地在泥泞的道路上奔波;不停地穿梭在农户家中,摸底数、统信息、搞危改、解纠纷、化矛盾;不停地忙碌在田间地头,量土地、抢修路、拉水管、迎丰收;夜间,临近凌晨,还在埋头录数据、画草图、建台账。这样忙碌的场面绘制出了一幅幅感人的画卷。
宋锡志是宋家寨村关茶平组的贫困户,家中住房还是土坯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非常适合他家,但因为他家思想观念落后,非常排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味地守着那栋破旧的土坯房,不愿意离开。为此,我曾“三顾茅庐”进行宣传和劝解,每一次上门,吃闭门羹都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我身怀五个多月的身孕去到他家,女主人远远看到我来了毫不留情的关上大门,我隔着大门,拉大嗓门,苦口婆心地进行劝解了近一个小时,回复我的是一片寂静,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我苦思冥想,决定扭转方向,动员他家利用现有的危房改造政策在原地新建房屋,但他家却因种种原因拒人于千里之外。一年多来,他家的门槛被我跨过无数次,我也苦口婆心劝解了无数次,换来的结果也是一次次的拒绝,一次次的失望而回。
2018年3月,我在与他家交流的时候偶然得知他家儿子生病了,碍于贫困却迟迟未去医治,我便热心地联系“娘家人”,动用一切资源,开设绿色通道为他提供诊疗服务,并想方设法为他解决医药费用及看病的往返路费,这时,宋锡志家一家人的眉头舒展开来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15日,他主动提出来修建房屋,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看着他家的新房已经起来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样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看着现在的宋家寨村,房屋变得漂亮了,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路上还装上了路灯,自来水也接进家了,贫困户的就业有了门路,生活有了保障......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要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定义,扛起“为人民服务”这面永不倒的旗帜,为实现全民小康的宏伟目标而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如今,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乡村振兴工作还在我们的肩上,为此,我们不能为了昨天的成绩而骄傲,我们要把成绩化作为前进的动力,继续以网格模式加大宣传党的各项惠农惠民政策,用心用情帮助为民办事,激发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贡献出我们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整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