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龙里:菌菇朵朵立产业 志愿服务暖民心

正值野生菌生长旺季,得益于优良的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黔南州龙里县谷脚镇观音村的村民采摘野生菌每天都能满载而归,采摘好的菌菇就是当地最特色的产品,伴随商户流入野生菌交易市场。
观音野生菌市场里商户摆放整齐的菌菇。人民网 唐杰摄
“光靠卖菌我每天的收入最少有1000元,周末时可以达到5000至6000元。”观音村村民陈雨佳不仅在市场里贩卖野生菌,同时也是村里“益生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野生菌生长的旺季可以持续几个月,但在我们这里,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有野生菌,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供货。”
野生菌交易市场里志愿者正在介绍野生菌食用相关知识。人民网 唐杰摄
野生菌产业是观音村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观音村特别组建了“益生菌”志愿服务队,针对“特色产业知名度下滑”和“野生菌市场管理混乱”的问题,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的新路子,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相融合,用亮点吸引客源;通过“益生菌”志愿服务队,将野生菌交易市场的商户和农家乐的经营商户聚拢在一起,为游客开展关于野生菌食用等相关服务,提升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
观音野生菌市场上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可食用菌菇。人民网 唐杰摄
同时,宜居宜业的环境让村里的青壮年在就业、创业和发展种养殖业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助力,带动劳动力家庭户均1.6人就业,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年增速超过11%。食用菌交易额3000万元,村集体收入170万元,年户均收益可达2.1万元。
观音野生菌市场上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可食用菌菇。人民网 唐杰摄
“益生菌”志愿服务队带来的可喜成绩只是谷脚镇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10月起,谷脚镇以观音村、茶香村和王关社区为试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并于2019年1月开始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实施。结合各村(社区)地域大小、村寨数量,成立实践所1个,村级实践站10个。
观音野生菌市场上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可食用菌菇。人民网 唐杰摄
观音野生菌市场上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可食用菌菇。人民网 唐杰摄
2018年10月至今,全镇共招募志愿者6400余人,组建志愿服务队73支,解决志愿服务需求5100余条,整合阵地资源140余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100余场次,服务人群10.7万余次,群众的幸福感、参与感等不断得到提升。(实习生 唐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