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民族大学>>民大新闻资讯

张道海:坚守工匠精神 勇攀科研高峰

2021年07月26日14:18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贵州民族大学推出“民大红心”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学校基层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启迪广大师生回顾来时奋斗路,鉴照未来奋进路,在不断前行中汲取奋斗的智慧和力量。

对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张道海来说,与高分子材料结缘源于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自己当年是通过高考调剂才“被迫”选择了这个专业。然而,当他真正进入该领域,才发现高分子材料专业不仅能够从事理论研究,更能从实践层面为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从此,学好、应用好高分子材料成了他的毕生追求。

张道海对开发的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进行检测分析。

“作为一名从事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研人员,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够用自己所学解决好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问题,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现实具体问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张道海说。

这样的理念,源于张道海经历过的一场火灾。多年前,张道海所在宿舍对面的一座化工厂不慎起火,巨大的烟雾遮天蔽日,不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后经调查得知,事故原因是因为工厂的塑料制件阻燃性能不好导致火灾发生。“如果能够研发出阻燃性能更好且环保的塑料制品,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事故重演。”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张道海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对学好高分子材料,造福社会的信仰。

张道海在开展科研实验。

说起容易做来难。高分子材料研究既要考虑材料的阻燃性能,又要严格控制成本。如何才能够研发出环保、耐用,而又让大众能够买得起、用得起,质优价廉的经济塑料制品,成为张道海需要攻关的第一道难题。为此,他每天早上6点钟就走进实验室,研究时间近20小时,所有的一线操作亲自动手。

面对近300公斤的模具,他自己操作门吊安装、拆卸;面对高达300摄氏度的高温炙烤,他的衣服湿透了又干、干了又湿透;细微的玻璃纤维扎得手上、身上满是红红的小血点,奇痒难忍,然而,经历和面对的所有困难,他从未言苦,丝毫不曾动摇过他对研究的执着和信念,更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张道海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参加学术会议的留影。

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艰辛付出终于换来回报。经过多年研究,张道海研发的多项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专利和科研成果领先全国,被广泛应用于建材、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他陆续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6项;由他主持研究的“多相高分子阻燃材料的结构调控与阻燃性能优化关键共性技术集成与应用”“高性能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高性能改性HDPE专用料绿色化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功能材料与循环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绿色高效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多项研究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先后获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贵州省青年科技奖和“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等荣誉。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依然任重道远。张道海表示,接下来,他将和自己的团队成员一如既往、精诚团结,以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攀科研高峰,为我国高分子材料的科研和应用贡献智慧和力量,奉献自己的人生。(文/杨俊平 图片由贵州民族大学宣传部提供)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