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铜仁视窗>>头条

蓝天 碧水 净土

绘就桃源铜仁生态底色

2021年07月14日08:50 |
小字号

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浩

“抬脚进公园,举手触柔风,时时都是满目绿色,处处即是生机活力……”走过夏季的黔东大地,感受着梵净山的雄伟、锦江水的温润,抿一口香茶、泡一次温泉,从南京来的游客胡先生满心欢喜。

“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抹茶之都”、全国首个“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地处武陵腹地的桃源铜仁,水墨丹青、含韵吐雅,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梵净山是武陵山系西南段最高的山体,亿万年沧海桑田,它躲过无数地质和生态的浩劫,至今仍完美的保留有4000多种植物、300多种动物以及200种鸟类。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黔东儿女保护梵净山的脚步未曾停歇,我市先后制定各类梵净山保护办法,并于2018年出台《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以法之名护航梵天净土。

而今,素有“贵州第一名山”美誉的梵净山,森林覆盖率达95%,是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如一颗璀璨明珠,屹立于武陵之巅,成为全世界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在这美美与共的背后,有青山绿水相映间的天生丽质,更有446万黔东儿女爱绿护绿的坚定决心。

这些年,我市先后出台《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先后印发《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同时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这把“利剑”,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同时,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引导民众积极有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民众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焦生态立市工程,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绿色发展步伐愈发铿锵。

——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六绿”攻坚,完成营造林40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0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6.2%,居全省第2位,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49个,碧江区荣获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传统产业占比降至54%,十大工业产业占工业总产值96.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6%。 ——五年来,我们坚持铁腕治污,强力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7%,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五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质量提升等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实施“绿道、绿城、绿水、绿村、绿园、绿景”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实行林长制和河长制,让山环水绕画中城变为现实。

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是铜仁的必然选择,也是铜仁的后发优势。依托绿色底线,铜仁不断厚植绿色优势,培育绿色文化,完善绿色制度,壮大绿色经济。

前些年,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把茶园返租倒包到村,由村干部带着群众种茶,让原先荒废的400亩茶园重新焕发了生机,使大屯茶发展到了如今的2230亩,大屯人均拥有了一亩茶,户均增收近2万元。

让大屯人欣喜的是,茶是绿色和生态的“代名词”;更让黔东儿女幸福的是,茶可以转换成经济效益——全市管护茶园总面积达151.02万亩,居全省第二,茶叶产量12.11万吨、产值119.7亿元。“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抹茶·香溢天下”“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更是成为铜仁最靓丽的名片。

这五年,绿色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平台经济规模突破120亿元,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37.6;网络货运发展速度全国领先,软服业营收增速领跑全省;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伟成为注册制改革后全省首家上市企业;铜仁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监管工作迈入“有证”时代……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856.97亿元增加到2020年1327.79亿元,经济总量从全省第8位提升至第7位,增速从全省第8位跃升至第6位,实现年均9%的增长,综合测评从2016年全省第8位跃居2019年第6位,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

来源:铜仁日报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