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文教

刘雍先生做客“书香·花溪”青岩阅读推广活动——

细说“贵阳花溪挑绣”

2021年07月13日08:38 | 来源:贵阳日报
小字号

嘉宾名片 刘雍,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工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贵州省省管专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日前,最新一期的“书香·花溪”青岩阅读推广活动在青岩古镇百无一用书店举行,刘雍先生从历史沿革、历代传承、当代地域分布、文化艺术特征、特色技艺等方面对“贵阳花溪挑绣”做了全面的讲解。

刘雍先生兼有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双重身份。自1973年以来,他陆续自费收集了数千件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回族、土家族的民间艺术品,包括服饰、刺绣、蜡染、织锦、挑花、剪纸、面具、木雕神像、雕花木窗等珍贵的贵州少数民族传世艺术品。而花溪挑绣(又称花溪式苗族刺绣),恰是其收藏的起点。

讲座上,刘老师从苗族花溪支系来到贵州后的相关历史以及与刺绣的渊源说起。他认为,苗族花溪支系是西部方言区苗族传统文化最为丰富的族群之一,由于没有传统文字,刺绣成为他们记录本民族、本支系历史的重要载体,花溪苗族挑花大多描绘了先民们曾经拥有的家园,并寄托了深深的怀念之情,因此被称为“数纱绣成的史诗”。其早期作品题材表现最多的是有关苗族远古历史的追忆,中期和后期比较贴近日常生活,表现了很多常见的事物和景象。经过历朝历代的精妙传承与发展,目前苗族刺绣已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溪挑绣是其组成部分。

刘雍先生说,根据《西部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离开黄河、长江开始大迁徙时,就把自己曾经拥有的家国的地图绣在服装上以期永久追念。而神话故事《四月八节的来历》讲述了生活在苗语称为“格洛格桑”的一支苗族支系的传说故事,为了追念两代英雄的首领,苗族女子把她们曾经拥有的城池“格洛格桑”的平面图用十字绣绣到自己的衣服上,并且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便是苗族祖祖辈辈学习刺绣的原因。

刘雍老师说,绣娘们凭借自己对于历史事件的深情追忆,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发挥无穷的想象力,运用独特的构思,创造出许多概括而又神似的图案,显得那么高雅、瑰丽、不同凡响,这是花溪苗族刺绣最具魅力的地方。

根据收集到的实物年代和艺术风格,刘老师将花溪苗族挑绣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远古到1911年),挑绣刚从苗族蜡染中脱胎出来,逐步形成独立的品类。主要表现对于曾经拥有的家国的追念,色彩单纯,图案造型古拙;中期(1911年——1949年),是挑绣的鼎盛期,图案造型丰富,增加了一些来源于生活的纹样,用色绚丽多彩;晚期(1949年以后),表现题材更为广泛,图案较为简化,开始使用一些现代材料,用色鲜艳。

他说,初始苗族花溪支系主要用蜡染装饰服装,后来发现刺绣色彩更丰富,表现力更强,于是以蜡染为底稿制作刺绣图,就这样,花溪式苗族刺绣逐渐脱胎于蜡染,形成独立的品种,不再需要蜡染底稿,也不像其它品类刺绣需要剪纸底样、粉本和手绘稿,而是依靠对于祖祖辈辈传承纹样的记忆,传统图案靠的是长辈的言传身教。“女孩在初学刺绣时可以参照上辈遗留下来的图案、针法和步骤范本进行学习,按照底布的经纬为坐标数纱而绣,构成图案。很复杂的图案,心灵手巧的绣娘通过观察,就能记住图案的结构和大概的造型,绣出的图案和传统图案极为近似,甚至完全一样。”刘老师说,传统的图案虽然代代相传,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艺人有所创新、有所改进,添加进自己的创意,使得传统的图案更加完善,而且传统的图案经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新的作品。创新的图案则靠领悟、想像和对于事物概括、升华的处理,进行图案化、几何化的描绘,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图案。

讲座上,刘雍老师对不同时期的挑花作品上的典型图案进行了识别与解读后坦言,对挑花图案进行识别与解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调查,了解风土人情;同时还需要广泛阅读民间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从而互相比对、触类旁通。

花溪挑绣有着独有的“特种技法”。从针法技艺上看,花溪挑绣的基础针法主要是十字绣,先用十字绣针法组成的线绣出轮廓,找准对称或相同图案的位置,向内扩展为面,然后再用其它颜色的线来添加、填充和丰富,当地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先修好围墙再栽花”。为了避免在长时间的制作过程中把绣面弄脏,制作时正面用布或纸遮盖起来,从背面进行刺绣。完成后再把覆盖物取掉,露出“真面目”,这就是挑绣“反面挑、正面看”的技艺特点。

刘老师说,“从服饰组合来看,花溪挑绣的同一块绣帕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用到服饰不同的部位,平时将服饰拆散为一块块的绣片保存,节日前夕再把它们重新组合成上衣、围腰、背儿带和帘裙。由于盛装以多为美,同时要穿若干件旗帜服,佩戴若干条围腰,背儿带的下摆也由多层组成,因此表面的那块往往是最精美、最贵重、最新的作品。服饰在组合时要考虑到疏密的搭配,才能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花溪式苗绣多采取二维空间镶嵌式构图,图案在底布上平铺展开,互不遮挡,讲究对称,一个背儿带、一块围腰是由若干块十字绣方巾组合而成的。”

刘雍老师总结说,制作和使用十字绣在贵州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中相当普遍,尤其以西部苗族服装中应用更为广泛,以花溪式苗族刺绣最为典型,图案最为丰富,色彩构成艺术成就最高。(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