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大坝村蝶变记

【查看原图】
大坝村六圭河风光。吴守良 摄
大坝村六圭河风光。吴守良 摄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2020年08月07日08:09

“现在的农村不比以前了,啥啥都变成了宝贝疙瘩,好好经营下来,全都可以生钱,爬着还嫌费劲的破山也成了香饽饽,跟着村集体种树、养鸡、养牛,都能赚不少,得把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叫回家来跟着干了。”正在家门口正在分拣辣椒的吴守红说。

在吴守红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幅对联——感共产党天恩丰衣足食歌盛世,托农工党洪福焕然一新乐太平。对联已有些褪色,默默记录着大坝村蝶变的故事,院坝外是一条干净宽阔的柏油路,路两边一排排整洁靓丽的民居错落有致……大坝村在它的蝶变之路上越走越顺、越来越美。

强基础设施,从“穷旮旯”到“安乐窝”

“现在的大坝彻底告别了以前人背马驼的日子,出门也不再是‘泥腿子’,出门串个亲戚回来,鞋底都干干净净的,不少人还买上了小汽车,再不济的人家也有个小摩托,进趟城分分钟的事,小日子美得很。”住在村头的陈祖雄说。

路变“宽”行更畅。在农工民主党的大力协调下,大坝村整合各类资金共计352万元,修建6米宽通村柏油马路6.7公里,通组路8.26公里,进寨路1.5公里,连户路7128米,结束了大坝村不通公路的历史。

房变新村庄“靓”。从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始,大坝村让村民居住环境变“靓”的脚步始终不停歇。东奔西跑,整合资金,争取政策,争取投资300多万元,修建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新建生态公园、实施茅改工程、民居改造。如今的大坝已然褪去破烂的外套,穿上了美丽的新衣。

“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漂亮的房子,下雨天不担心漏雨,刮风不忧心房塌,每天劳作回来,就只想呆在自家舒适的‘安乐窝’里,咱们这时代的农村不比城里差。”村主任吴明汉说。

护绿水青山,从“大荒坡”到“摇钱树”

山变绿民更富。以前大坝的山杂草丛生,费大力开荒了也种不出多少粮食,没啥用,几年不管长满了灌木丛还影响出行,成了村民们眼中的鸡肋。

乡村战略实施以来,在村委的带领下,大家开拓了思路,积极对接农工党寻求帮助,在山上种上了“摇钱树”,养上了“致富鸡”“发财牛”,荒山变成了青山、银山。目前发展退耕还林种植樱桃100亩、花椒300亩、中药材100亩;养殖生态瑶山鸡2000只、生态牛36只,同时探索公司+农户生态牛养殖模式,让鸡肉、牛肉进入大众餐桌。

大坝村建立“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合伙人”的“3+”发展模式,通过主体带动、整体联动、合伙撬动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县农旅投集团前期投资300万元建设1000亩猕猴桃产业园,村康安公司和合作社投资100万元种植辣椒1000亩,项目带动287户群众参与,累计发放土地流转费50.6万元,发放农民工工资18.4万元。

“我们的土地流转来种猕猴桃,每年每亩有500元流转费,后面还逐年递增,猕猴桃到卖的时候还有分红,平时在地里打工每天有100元,现在又套种辣椒,辣椒种出来卖钱,这样一份土地可以赚4份钱,大家腰包都鼓鼓的,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在山上采收辣椒的吴守红说。

涵文明乡风,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建制度,人和睦。大坝村抓好自治德治法治三大体系,建立乡村治理督导员、十户联长、红白喜事管家和公益性岗位四支队伍,用好“三个一元”机制、干群议事会机制、“四议两公开”机制抓牢村民自治。聘用乡村治理督导员5个、建立红白喜事管家协会1个,十户联长31个,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13个,评选“六美之家”26户,“四好大坝人”8人,建立文明诚信档案232户。

“我们大坝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0%,少数民族性子直,脾气躁,乡里乡亲时常闹矛盾。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大家都达成共识,自己的村子大家一起管,不管啥事大家一起说理,一起疏导,邻里间都和和睦睦的,晚饭后就一起到广场上跳跳广场舞,唠唠嗑,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舒心。”村民孔维琴说。

如今的大坝已经完成了一次“蝶变”,基本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它是多党合作、民族协作交出的完美答卷,精彩还在继续,迈向乡村振兴的步伐依然坚定……(李丽莎 吴贵荣)

分享到: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图片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