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国内第一个“中国人脑库”:如何留住智慧在人间

【查看原图】
科研人员正在核对分割后脑组织。周坤 摄
科研人员正在核对分割后脑组织。周坤 摄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年06月19日14:55

6月10日,一名江西老人跨省捐献大爱,在逝世后把自己的脑组织捐献给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安徽医科大学分库(简称为国家脑库安医大分库)。

人脑库,对普通大众来说,这是个神秘的名词。6月16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走进国内第一个“中国人脑库”——国家脑库安医大分库,探访它是如何收集、处理、保存、研究自愿捐赠者捐献的死亡后的大脑,留下智慧在人间。

储存22例大脑 均来自遗体捐赠

在安徽医科大学历史建筑“东楼”,一座不起眼的老式建筑里,国家脑库安医大分库就在这里。

“虽然已成立20年了,但至今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国家脑库安医大分库负责人沈玉先介绍,2000年安徽医科大学成立了“中国人脑库”,是国内第一个“中国人脑库”。但受制于经费支持、人才支撑,以及大众对于大脑捐献缺乏认识等因素,成立后的十多年里,“人脑库”发展陷入停滞。

直到2016年,国内十家医学院所共同成立中国人脑组织库协作联盟,安徽医科大学也加入其中,“人脑库”得以快速发展。并在去年成功入选国家级资源共享平台“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织资源库”,正式更名为国家脑库安医大分库。

和现已有的眼角膜库、精子库相比,人脑库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方面眼角膜等器官,主要用于人体移植或再使用,人脑组织目前无法移植。其次,骨髓、精液等是在生前捐献,而人脑必须是死后才能捐献。

目前在国家脑库安医大分库,储存着22例人脑,都是通过遗体捐赠方式获得。

6月10日夜晚,家住江西省景德镇市的王爷爷溘然长逝,为实现老人的遗愿,家属特意将他的脑组织捐献给国家脑库安医大分库。

沈玉先称,老人生前一直被老年痴呆症困扰。而老年痴呆、抑郁症、帕金森症等各种神经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发病机制不明确。“高龄老人的脑组织,对于研究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意义重大,所以这次老人捐献的脑组织十分珍贵。”沈玉先说。

大脑制成切片样本 需要两人两个月时间

捐献后人脑,是怎么处理和储存的呢?

沈玉先介绍,类似于器官捐赠,人脑保存要求也十分严格,收集脑组织时需要尽力减少死亡后延搁时间等,以确保尽可能体现脑组织的生前状态,并完整地保留脑组织的生物大分子;捐献者逝世后,必须将人脑尽快取出保存,就延搁的时间上来说,时间越短,其研究价值越大。

“一般将大脑切分为左脑和右脑,左半脑冷冻在超低温环境里,右半脑泡在福尔马林里。”沈玉先说。

据介绍,两种不同保存方式的大脑,研究用途也不同。冻存的脑组织可用于提取核糖核酸;而泡在福尔马林的脑组织,在制作成切片后,多用于神经病理学诊断或研究。此外,在取出大脑后,科研人员还将切口缝好,恢复仪容。

在“人脑库”,最繁琐的工作就是将大脑制成切片。沈玉先称,从一例大脑入库,到制成切片样本,需要两人至少花费两个月的时间。

6月16日上午,国家脑库安医大分库科研人员将经过福尔马林浸泡后的脑组织,分离成20~30个脑区,这些分离脑区再经过20天浸泡后,还要细分约100个更小的组织块,最后经过处理,用石蜡固定储存。

据了解,经过石蜡固定脑组织,可以使其储存数十年时间,当研究需要时,将石蜡块切成一片片6微米的样本。“一块一立方厘米大小的石蜡块,就可以分割出1000多片样本。”科研人员说。

在国家脑库安医大分库里,有三个储物柜,里面摆放了约200个方形模板。在每个模板上面,都放着脑组织切片样本,少则几十片,多则数百片,供科研人员研究使用。

“如果有科研机构提出申请,他们会申请自己研究的脑区,我们提供相应的脑组织切片,而不是整个大脑。比如研究下丘脑,就给下丘脑的切片;研究前额叶的,给前额叶的切片。”科研人员说。

科研价值重大 呼吁转变观念

科学发展至今,人类的大脑,依然是人体中最为神秘的器官。在沈玉先看来,发展“人脑库”的主要目的是为治疗人脑疾病的研究提供标本。

对于老年痴呆、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利用实验动物来进行的脑研究,其结果很难直接推广到人脑。而直接利用临床病人进行脑功能研究,又受到技术和伦理学的限制,通过临床诊断得出的有关脑疾病的病因,有时也并不准确,所以只有对人脑进行病理诊断才能最终确认病因。

而发展“人脑库”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获取人脑。沈玉先称,这在全国是一种普遍情况,由于千百年来的丧葬习俗和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上很多人对大脑捐献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对建立人脑库的价值更是一无所知,因此获得人脑十分困难。

有的老人生前已经签署捐赠大脑协议,但在老人逝世后,子女后悔,不愿捐赠。这样的情形,沈玉先不止一次遇到,真正最后成功捐赠的老人,寥寥无几。

“所以还要加大科普宣传,其实捐献大脑和捐献器官一样,现在随着科学普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器官捐献的观念已经转变,所以我相信未来人们对捐献大脑的观念也会更加接受,‘人脑库’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沈玉先说。 (周坤)

分享到: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图片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