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乡村振兴部门在金泉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举办“脱贫劳动力刺绣技艺培训班”,搬迁安置点的40余名妇女在刺绣、织锦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学习苗族刺绣、苗族织锦等非遗手工技艺,利用一技之长实现在“家门口”创业或就业。 近年来,贵州省丹寨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着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妇女的就业保障工作,以“技能培训+居家加工+成品收购+企业销售”的模式,通过定期免费对易地扶贫搬迁留守妇女进行非遗手工技能就业培训,让她们居家就业,把传统的手工艺品变成文创产品销售,足不出户实现就业增收……
6月29日,由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贵州省从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锦绣颂党恩、光芒照万丈”百名绣娘献礼建党100周年活动在贵阳举行。来自从江县30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该校近百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完成一幅主题为“锦绣颂党恩、光芒照万丈”的大型刺绣作品。 据悉,该幅刺由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教师陶丽君、田丹共同设计,从江县30余位绣娘与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苗绣班历届师生参与绣制。该作品长3米、宽1.2米,采用苗、侗、水、布依等多个贵州世居民族共有的铜鼓基础纹饰“太阳纹”作为中心图案,周围点缀了56个图样不一、色彩丰富的小圆绣片,象征着56个民族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姿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上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迎来传统节日“六月六”,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参加水龙巡游、红歌赛、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欢度节日。 据了解,“六月六”与剑河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民间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也是苗族、侗族等群众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6月10日,在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申报的《苗族古瓢舞》入选传统舞蹈名录。 《苗族古瓢舞》始于唐宋之前,盛于明清之后,流行于黔东南州丹寨县雅灰乡境内的雅灰、送陇及排路三个苗族自然村寨。苗族古瓢舞活动多在春秋两季或节日举行,男古瓢手在前边拉边跳,女性则排成一字形逆时针方向翩翩起舞。舞步为每节三拍、六个音,左右脚各起三步;手摆于胸前,作生产劳动的动作……
7月15日,第八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镇宁县开幕。开幕式上,镇宁多彩文化展示了当地民族风情。 安顺市镇宁县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民族歌舞、服饰及手工艺品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特色民族文化,拥有国家级非遗“布依铜鼓十二调”、“布依族勒尤”,省级非遗蒙正苗族“竹王崇拜”,镇宁作为布依族文化的发源地,是全国唯一集三个布依族土语区文化于一身的民族自治县……
走进贵州省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扶贫车间,苗族蜡染非遗传承人彭艺正忙着调配染料和制作蜡画。车间展厅里,是她和其他蜡染画师的作品,美轮美奂的苗绣服装、造型各异的蜡染布偶,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 “要感谢民大的培养,因为在学校学习期间,不仅让我的蜡染技艺更加精进,还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了蜡染的制作规律,理清了民族技艺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彭艺说。
7月24日至25日,由贵州省布依学会主办的“百年中国红·悠悠布依蓝”——“六月节”系列活动在贵州布依文化创意园举行,来自北京、广西、云南、四川、广东等地的嘉宾相聚贵州,共同庆祝布依“六月节”。 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传统节日中较为隆重的节日,汉语中俗称“六月六”,布依语称“香若”,意为“六月节”,许多布依族同胞称其为“小年”,如今已成为布依族的一张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