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仕学的老家在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这个坐落于群山环抱的小村寨,银饰加工已有600多年历史,素有“银匠村”之称。由于手工锻造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银匠纷纷外出谋生,银匠村逐渐不见了银匠……【详情】
贵阳市青岩镇龙井村一套木质民房里,张婷婷正忙碌着。房间里的工作台上铺着白色的枕套,枕套上面压着印花刻板。张婷婷左手压着刻板,右手中沾着豆面的刮板沿着刻板用力的刮下,淡黄色的豆面便印在了白色的枕套上……【详情】
上午十点,贵州黔西县杜鹃街道一处1400多平的两层小楼里,李德华和他的38个工人们正分别加工葫芦。戴着口罩的李德华在工作台前很专注,葫芦在他左手中不断微调着方向,高速旋转的钻头在右手操控下小心的削掉多余的地方,既不能削透,又不能太厚,这很需要耐心……【详情】
春节过后,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扶贫车间又忙碌了起来,蜡染传承人彭艺与扶贫车间的蜡染师杨明兴忙着作蜡画、调配染料,制作蜡染作品。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扶贫车间开设的蜡染间,将苗族刺绣与蜡染相结合……【详情】
将新鲜的蓝靛草捣烂成泥,以土碱、烧酒、石灰等作辅料,经水浸泡出蓝靛汁,即可把纺织好的白色侗布染成月白、月蓝、蓝、浅灰、深灰、青等不同颜色。这是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流传了上千年的蓝靛靛染技艺……【详情】
王方周,“80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排耸村人。他曾在外打工,后回乡开办蜡染制作坊、体验馆,在传承非遗工艺的同时,积极开展研学游。如今,他一年接待研学游客约6000人次,收入超过30万元……【详情】
“先将竹子削成片,裹上厚厚几层灯草,用棬油或石蜡层层浇铸,做成蜡烛。再用模具把石蜡或棬油铸成花朵,将花朵粘贴在蜡烛身上,一支花烛就做好了。”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安化古街,至今还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花烛,刘贵贤就是花烛制作人的代表……【详情】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万达小镇举办“苗族祭尤节”非遗匠人技艺大赛。来自各村寨的60余名苗族妇女齐聚一堂,参加苗族刺绣、苗族蜡染绘画比赛,以比赛的形式交流传统手工技艺,促进非物质文化传承。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到现场观赏……【详情】
今年75岁的苗族老人吴明章,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泉街道的一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也是一位对烙画艺术情有独钟的老木匠,多年来,他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和自然山水为主要题材的烙画作品,在当地深受好评和喜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