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余慶:為民服務辦實事 鄉鎮衛生院有了血透室

早上9點,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關興鎮居民張建雲匆匆吃完早餐,便拎上飯盒便騎著摩托車出門。半小時后,抵達鬆煙鎮中心衛生院做血液透析。2020年底,他確診尿毒症5期,每周3次血液透析,是雷打不動的事。
前些年,張建雲一直在余慶縣人民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我家離縣城有70多公裡,那個時候,清晨8點前就要出門,先騎摩托車到鎮上去乘客車,輾轉兩三小時才能到達縣人民醫院。透析完回到家,已是晚上八九點鐘,天都黑透了。”張建雲說。
余慶縣人民醫院血透室專家為鬆煙鎮醫務人員開展技術培訓。
去年6月,余慶縣鬆煙鎮中心衛生院血透室建成並投入使用,張建雲選擇就近在這裡做透析,再也不用起早摸黑地趕路了。“現在,半小時就能到鬆煙鎮中心衛生院,做完透析還能趕回家吃晚飯。”張建雲說,不僅省時,每月還省下六七百元的車費和餐費。
鬆煙鎮地處余慶北部,距縣城72公裡,與遵義市鳳岡縣、湄潭縣接壤。走訪了解發現,周邊鄉鎮像張建雲這樣的尿毒症患者有70多人,患者每周需做兩到三次血液透析。到縣城透析,往返奔波,患者承受著身體與經濟雙重負擔。
余慶縣鬆煙鎮中心衛生院。
為了讓群眾能夠在“家門口”獲得安全、有效的透析服務,余慶縣對鬆煙鎮及周邊地區的腎病患者數量、分布情況、治療需求等進行了詳細調查,考察了周邊地區的醫療資源布局情況,分析在鄉鎮建設血透室的可行性,包括場地、資金、人才等方面情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探索在鬆煙鎮建設血液透析室,將血透服務延伸至鄉鎮部署。
在鬆煙鎮中心衛生院血透室的建設過程中,上級衛生健康部門積極給予政策和資金等方面支持,余慶縣人民醫院積極給予技術指導,解決血透室建設過程中的設備、技術和人才難題,確保嚴格按照相關標准和規范進行科室建設。
余慶縣鬆煙鎮中心衛生院血透室。
“我們派出6名醫護人員去上級醫院學習血透理論和實操,醫護團隊要定期接受上級醫院培訓,引進10台血透機和1套反滲水處理系統,確保技術與服務同步提升。”鬆煙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左朝勝說,醫院重點抓人才培訓和設備配置。
作為余慶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分院,鬆煙鎮中心衛生院還得到縣人民醫院派駐專家團隊長期下沉幫扶指導。開科前三個月,縣醫院派出多名醫護專家手把手指導,之后每月派專家質檢,分析問題、提出建議。“我們把成熟規范的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引入到了鬆煙鎮中心衛生院血透室,培訓疑難穿刺、並發症處理,幫他們建立質控體系。同時,建立轉診綠色通道,若出現嚴重並發症的患者,確保能夠得到及時救治。”余慶縣人民醫院血透室負責人艾玉琴說。
余慶縣鬆煙鎮中心衛生院血透室醫務人員為患者進行血液透析。
“目前,我們鬆煙鎮中心衛生院血透室主要開展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濾過和血液灌流等項目,基本上能滿足大部分患者的需求,每天能為20人提供服務。”余慶縣鬆煙鎮中心衛生院血透室主任譚久權說。
鬆煙鎮中心衛生院血透室按照以患者為中心、安全為核心的全周期照護理念,建立“一人一檔”的透析方案,保障治療安全精准。“我們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和生活,還要傳授飲食管理和自我護理等知識。通過這些細致服務來緩解患者身心壓力,我們是希望能幫助患者實現長期透析的目的,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余慶縣鬆煙鎮中心衛生院血透室護士長龍樹桃說。
家住余慶縣龍家鎮光輝社區的夏先生從2017年開始血液透析,先后輾轉遵義市區、余慶縣城,如今在離家10余公裡的鬆煙鎮治療。“治療效果跟市裡、縣裡一樣,方便太多了。”夏先生說,在鬆煙鎮中心衛生院做血透,不僅治療效果得到了保障,費用也降低了不少。
鬆煙鎮中心衛生院血透室覆蓋了余慶縣域內鬆煙、關興、龍家、敖溪四鄉鎮以及鄰近鳳岡縣琊川等鄉鎮的血液透析患者,輻射超10萬群眾。2024年6月投用以來,已安全透析超7000人次。現有42名長期患者,另有30余人預約等待。
余慶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韋清強說,下一步,計劃在鬆煙鎮再增加10台透析機,對醫護開展“再培訓、再提升”,落實“請專家進來、送醫生出去”的培養機制,不斷提高診療水平。同時,以醫共體建設為抓手,推動鄉鎮血透室按照縣級標准實現服務統一、質量同質,持續優化流程,最大限度滿足周邊鄉鎮透析患者的需求,為群眾提供就近、便捷、規范、安全、經濟的醫療服務。(圖/文 楊承濤、曾浩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