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石阡河壩:年產值1.46億元!小水果變大產業 譜寫甜蜜新篇

今年來,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河壩鎮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水果產業作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因地制宜布局、科技化助力等方式積極引導村民推動水果產業規模化發展,用小水果撬動大產業,書寫興業強縣富民的甜蜜新篇。
盛夏的石阡縣河壩鎮,山間桃李挂滿枝頭,園區柚子點綴其間。群山疊翠間處處果香四溢。烏江畔亂石叢生中,中宅村劉元亮家庭農場的80余畝果園裡蘋果桃挂滿枝頭,劉元亮和家人穿梭林間,動作麻利地採摘鮮桃,供應市場。汗水和笑容一同挂在臉頰,豐收之情溢於言表。
石阡縣河壩鎮。
石阡縣河壩鎮中宅村劉元亮家庭農場負責人劉元亮說:“我們家在這裡種了80來畝蘋果桃,馬上開園了,客商也陸陸續續的來訂水果,差不多已經訂出了5單,有6萬來斤,收入應該是10萬。”
據劉元亮介紹,今年蘋果桃產量超18萬斤,按當前市場價格,能賣30萬元左右,效益十分客觀。
同樣,在石阡縣河壩鎮坪中村安培康種植家庭農場,清脆李、晚熟香脆等李子品種相繼成熟,近3個月的採摘期讓安培康對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山間鮮桃挂滿枝頭。
石阡縣河壩鎮坪中村安培康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安培康說:“目前我們李子種的有200多畝,按今年挂果情況,產量應該在8萬斤左右,拿目前的市場價錢來說,應該在十七八萬左右,主要訂李子的人都是重慶、遵義、貴陽、畢節這邊的客商和批發商老板,他們直接來我果園拿貨。”
過去,河壩鎮水果產業長期處於種植分散、規模小、技術落后、豐產不豐收的窘境。近年來,該鎮按照“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原則深挖土地潛力,並以培育家庭農場為抓手,通過政策扶持等方式積極壯大水果種植主體,並強化科技支撐,推動精細化管理和綠色化發展,讓青山綠水間源源不斷產出甜蜜回報。
貴州省農科院果樹所柑橘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派駐石阡縣河壩鎮普興村駐村干部林乾說:“經我們調研發現,河壩鎮光照豐富、雨量充沛,土壤水肥充足,能夠為水果生長提供豐富的養分和水分。加之產業基礎好,交通便利銷路暢,為水果運輸和銷售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以上原因也為河壩推動水果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石阡縣河壩鎮坪中村的新鮮李子。
林乾是貴州省農科院果樹所柑橘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同時他也是河壩鎮普興村的一名駐村干部。立足沃野,他積極施展專業才能,幫助果農加強果園管理,助力小果子變成大產業。
貴州省農科院果樹所柑橘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派駐石阡縣河壩鎮普興村駐村干部林乾說:“我將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發揮專業所學,重點圍繞老果園改造、新品種引進、新技術示范開展工作,為河壩水果產業貢獻農科力量。”
數據顯示,目前該鎮共有50畝以上果園10戶,10至50畝50余戶,種植水果面積2.8萬畝,涉及桃、李、柚、橘、枇杷等,年產量約7.6萬噸,年產值1.46億元。滿山果子成為了河壩鎮的“致富果”。
石阡縣河壩鎮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曾令軍說:“下一步,河壩鎮將聚焦‘夜郎水果香﹒秀美新河壩’發展定位,通過繼續培育示范家庭農場、新建苗圃進行水果改良提純以及利用現有冷庫資源,貯存錯峰銷售等方式,做大做強特色水果產業,讓其成為強村富民的有力載體。”(圖/文 白雪、王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