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侗歌聲聲唱出融合曲調

陳潔泉
2025年07月18日13:27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侗家人會說話就會唱歌。”

“這是真的嗎?”

7月16日,6位歐洲音樂人走進“中國侗族大歌之鄉”貴州黔東南州從江縣小黃侗寨,和從江縣“高山侗寨”美德村採風,對這句民間俗語有了切實體會。

“貴州雲上侗寨小歌隊”唱響侗歌旋律。人民網 陽茜攝

“貴州雲上侗寨小歌隊”唱響侗歌旋律。人民網 陽茜攝

層巒疊嶂深處,美德村“雲上糧倉”吊腳樓上,一支平均年齡僅9歲的“貴州雲上侗寨小歌隊”依次唱響侗族童謠《長大要當好歌手》《探外婆》、兒童侗族大歌《正月正》、歌曲《谷雨天》《大山的小孩》等悠揚旋律,驚艷了在場的歐洲音樂人。

“這裡的孩子嗓音純淨,歌聲靈動清亮,仿佛能穿透大山。”英國音樂劇演員Eugene Griffin不禁稱贊起侗寨兒童的歌唱天賦。

歐洲音樂人走進小黃侗寨採風。人民網 陽茜攝

歐洲音樂人走進小黃侗寨採風。人民網 陽茜攝

“這支侗寨小歌隊組建於2017年,目前有37名成員,來自周邊多個村寨。”創建人吳鳳英介紹,這裡利用“周末文化課堂”輔導孩子們學習侗歌、樂器、侗寨農耕文化等,傳承傳播侗族文化。

幾年過去,小歌隊多次登上中央電視台,吸引音樂人張超、玉鐲兒為其量身打造歌曲《月亮山下》,張超為其改編侗語版《谷雨天》等,“成績單”越發亮眼。

歐洲音樂人與侗族大歌傳承人潘薩銀花交流。人民網 陽茜攝

歐洲音樂人與侗族大歌傳承人潘薩銀花交流。人民網 陽茜攝

“來之前沒想到是兒童版侗歌,而且還表現得這麼出色。”英國籍打擊樂手Bogdan Skrypka說,侗寨侗歌真是處處藏著驚喜。

“飯養身,歌養心”。在貴州侗族地區,歌聲古老而鮮活,靠口傳心授的方式流傳,年長的教歌,年輕的唱歌,年幼的學歌。

山的另一頭,在被稱為“侗歌窩”的小黃侗寨,那兒也多的是一生與侗歌相伴的侗家人。

歐洲音樂人與“貴州雲上侗寨小歌隊”的孩子們互動。人民網 陽茜攝

歐洲音樂人與“貴州雲上侗寨小歌隊”的孩子們互動。人民網 陽茜攝

見到82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侗族大歌代表性傳承人潘薩銀花時,意大利作曲家Andrea Granitzio率先上前提問,“侗族歌曲的曲調有什麼特點?”

一旁的年輕侗歌歌師幫著翻譯潘薩銀花的侗語答案,“模擬自然之聲,比如鳥鳴、虫唱、高山流水,都是侗族歌曲編創的源泉,從小就會唱,人人都會唱,熟能生巧,即使沒有指揮伴奏也能代代傳唱。”

早在1986年,小黃侗寨的侗族大歌就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上亮相,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歐洲音樂人在小黃侗寨跟唱侗歌。人民網 陽茜攝

歐洲音樂人在小黃侗寨跟唱侗歌。人民網 陽茜攝

“要讓侗歌一代代傳下去。”潘薩銀花說著侗語又補充道。

“自由的節奏、自然的和聲,侗歌令人著迷,這樣的旋律對我作曲啟發很大。”Andrea Granitzio不停拿出手機記錄,接著又和潘薩銀花跟學了《麻雀歌》,更驚喜的是不到十分鐘就學會了發音技巧和部分旋律,引得圍觀的侗家人鼓掌歡呼。

期間Bogdan Skrypka也沒閑著,聽了一段便用木鼓敲擊出了侗歌旋律。

陣陣跟唱聲此起彼伏,在場歐洲音樂人接連都唱出了侗寨的獨特風情。歌聲不謝幕,中西音樂交融互鑒的探索也未止步。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