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住宅的“鐵建樣本”

2023年,《貴州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正式出台,一場旨在降低碳排放與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的轉型大幕,在黔貴大地徐徐拉開。
兩年時間過去,方案推行情況如何?綠色住宅的住戶對居住環境有何評價?我們一同走進中國鐵建地產貴陽花語墅項目與鐵建城項目,一探究竟。
走進位於貴陽市雙龍航空經濟港區的花語墅項目,小區內一片綠意盎然。然而,綠草如茵、翠色欲流的小區環境只是花語墅的“開胃菜”,打開住戶家門,驚喜蘊含其中。
抬頭見綠、出門見景,陽台上的生態綠植與遠處的青黛交相呼應。花語墅項目作為中國鐵建地產打造的第四代生態住宅標杆項目,憑借“戶戶有花園、家家能種樹”的超大露台設計,以及綠色、智慧、環保的全方位生活場景,為住戶打造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家園。
花語墅業主劉先生對自家陽台的“生態功能”贊不絕口,“項目採用三層錯位超高挑空設計,露台高度達9米,能種下大型喬木。我家種了月桂和紫藤,夏天遮陽降溫效果明顯,冬天陽光又能直透客廳。”
如何在貴州原有的山水地貌基礎上,打造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綠色生態住宅?中國鐵建地產有自己的答案。“貴州的山山水水都是寶貝,在中國鐵建地產深耕貴州18年過程中,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賦能’理念,緊扣貴州‘大生態’戰略,將綠色基因融入項目全生命周期。”中國鐵建地產貴州公司黨委副書記廖培宇表示。
綠色一詞貫穿始終,廖培宇以花語墅項目為例,每家每戶的花園露台設計,既降能耗又提品質,還拿了2項國家專利,充分將城市住宅與自然融合在一起,為客戶營造一個被綠色包裹的生態家園。
“我們另外一個項目——貴陽鐵建城同樣也是將綠色貫穿始終。項目通過海綿城市技術,把飲馬湖公園和社區綠地串成生態網,實現生態效益與居住品質雙提升。”廖培宇介紹。
在位於貴陽市南明區的鐵建城項目,郁郁蔥蔥的飲馬湖公園與遠處山景交織在一起,一個山水相融的社區生態體系映入眼帘。
據了解,鐵建城項目以飲馬湖公園為核心,輔以組團公園、口袋公園、道路景觀綠地等,與周邊大生態景觀有機滲透與銜接,通過海綿城市技術的合理運用,形成立體、多元、特色的生態體系。
“上午游園玩水,下午看展休閑,晚上就在飲馬湖公園旁散步,不出小區就能暢玩一整天。”一到暑假,在珠海工作的鐵建城業主駱女士就迫不及待帶上父母到貴陽避暑旅居,駱女士坦言,之所以選擇在此置業,看中的就是鐵建城打造的生態景觀與社區配套。
作為地產企業,中國鐵建地產經過十多年的摸索與實踐,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綠色生態構建體系——以本土化設計尊重自然,以技術創新賦能低碳,以全鏈條管理確保可持續。
“未來,我們會持續加大智慧家居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進一步完善社區的綠色配套,建設更多的綠色步道、口袋公園,給業主帶來更好的居住體驗,爭取讓每一個鐵建項目都能成為踐行‘好房子’理念的生動注腳。”廖培宇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