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農業行業人大代表工作站:架起“黔貨出山”連心橋

在層巒疊嶂的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農產品如何突破大山阻隔、走向廣闊市場,曾是困擾當地發展的難題。如今,一個名為“六枝特區農業行業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創新平台,正匯聚各級人大代表的力量,深入田間地頭,精准把脈產業痛點,成為打通“黔貨出山”堵點、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木崗電商農產品倉儲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直播銷售馬鈴薯。
從電商紅火到冷鏈之痛:一個代表的履職觀察
走進木崗鎮木崗沖村電商倉儲中心,工人們麻利地分揀著剛下地的馬鈴薯、小瓜、豆角,打包發往全國各地。這個遠近聞名的“電商村”領頭人,是六盤水市人大代表、村支書黃家高。作為六枝特區農業行業代表工作站的一員,他的“身份標簽”是農業銷售。
“代表履職,就是要當群眾的‘傳聲筒’,把急難愁盼反映上去,讓好政策惠及更多人。”黃家高告訴筆者。今年市兩會,他提出的發展農業產業促農增收建議,已被納入重點辦理事項。
木崗電商農產品倉儲中心工作人員打包農特產品。
然而,電商紅火的背后,隱憂已現。在倉儲中心走訪時,管理員唐紅向黃家高訴苦:“支書,你看這陽荷,天熱冰塊化得快,損耗太大了!能不能想辦法弄台冷藏車?”
這聲朴素的訴求,精准擊中了黃家高調研已久的心病——農村冷鏈物流“最后一公裡”的嚴重缺失。
木崗鎮坐擁六枝、鎮寧、普定三縣交界的黃金區位,電商發展勢頭強勁,去年線上銷售額突破5300萬元,今年上半年已超2500萬元。但亮眼數據的“天花板”,正是冷鏈基礎設施的嚴重不足。“走訪了多家企業和種植大戶,大家異口同聲:六盤水東部區域的冷鏈投入遠遠跟不上發展需求!”黃家高語氣堅定,“這將是下次市兩會我重點呼吁的方向。隻有補上這塊短板,‘黔貨’才能真正走得更遠、賣得更好,讓鄉親們的錢袋子更鼓。”
六盤水市人大代表黃家高深入木崗電商農產品倉儲中心開展調研。
匯聚眾智:五級人大代表的“工作站”解法
破解像冷鏈物流這樣的系統性難題,單靠一位代表的力量遠遠不夠。六枝特區農業行業代表工作站的設立,正是為了匯聚各級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人大代表、六盤水市人大代表張順勇,同時擔任該工作站常務副站長。對他而言,工作站是履職的重要支點。“人大代表一頭連著黨委政府,一頭連著人民群眾。”張順勇說,他的秘訣是深入農戶“拉家常”,在閑談中捕捉共性難題,提煉成有價值的建議。
他的履職成果頗具分量。在全國兩會上提出的“關於加大對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資金投入的建議”被採納,直接推動中央和省級補助標准從每畝1500元大幅提高到2530元,惠及萬千農田。
六枝特區農業行業人大代表工作站開展專題研究活動。
作為工作站“當家人”,張順勇更重要的使命是凝聚合力。“我們定期把涉農行業的代表們聚在一起,圍繞怎麼把產業做大做強、讓深山好貨出山、帶動一方致富這些核心議題,深入研討,碰撞思路。”張順勇深知產業興農之路布滿荊棘,他特別強調企業的探路者角色:“農業產業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有坑,我們企業先踩﹔有難,我們企業先挺!等我們把模式蹚熟了、產業做穩了,再手把手帶著鄉親們一起干,共同把蛋糕做大。”這種“企業探路、代表搭橋、群眾參與”的模式,成為工作站推動產業發展的鮮明特色。
在六枝特區農業行業人大代表工作站,像張順勇、黃家高這樣的代表有40多名,涵蓋全國、省、市、區、鄉(鎮)五級人大代表,是助推六枝特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小平台大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
六枝特區農業行業人大代表工作站,這個看似微小的基層創新平台,其運作邏輯清晰地展現了一條解決問題的閉環路徑:深入一線察實情(田間地頭發現問題)→匯聚眾智謀良策(工作站內研討對策)→依法履職促解決(形成建議議案推動落實)→跟蹤問效惠民生(推動問題解決惠及百姓)。
張順勇深入田間地頭走訪、指導、調研。
從黃家高捕捉冷鏈痛點、醞釀建議,到張順勇匯聚行業代表智慧、推動高標准農田政策落地,工作站成為了民情民意的“中轉站”、產業難題的“會診所”和政策落地的“助推器”。它不僅是人大代表閉會期間常態化履職的有效載體,更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的生動實踐。在這裡,人民的意願被聽見,人民的智慧被凝聚,人民的難題通過法定途徑得到有效推動解決。
筆者手記:六枝特區的實踐表明,當人大代表這一制度優勢被充分激活,並通過像“農業行業人大代表工作站”這樣的創新平台,精准聚焦產業發展痛點,就能有效破除阻礙“黔貨出山”的“卡脖子”難題,為廣袤鄉村注入強勁的發展動能,在喀斯特山鄉繪就共同富裕的新圖景。這座由代表們用心血搭建的“連心橋”,正承載著山鄉百姓的希望,通向更加富足的未來。(圖/文 謝俊、浦仕美、周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