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桌子“跑”遍貴州 辦好民生大事小情

兩張辦公桌、幾把小板凳、各類事項登記本,一個簡單高效的“移動辦公桌”就“出攤”了。
“移動辦公”服務隊了解群眾訴求。劉夢攝
在貴州省劍河縣觀麼鎮新合村的小廣場上,黨員干部、駐村干部們正在為群眾辦理一年一度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認証業務。
“我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坐車又容易暈車。干部們能來幫我辦理,實在是太好了!”71歲的張滿妹老人對服務隊的工作贊不絕口。
近年來,貴州以“五個通辦”(全省通辦、跨省通辦、一窗通辦、一網通辦、一証通辦)改革為牽引,創新基層服務模式,通過下沉式政務服務,將政務“窗口”延伸至“村口”“家門口”,構建起覆蓋城鄉的便民網絡。
“一張桌子兜起民生訴求,拉近為民服務距離。”觀麼鎮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統戰委員楊秋梅感慨,這些小小的“移動辦公桌”走出政務服務中心,走進群眾的“心坎裡”。
村口擺桌“接單” 辦事省六成時間
“可以代繳合醫嗎?”“申請殘疾証需要哪些材料?”在觀麼鎮觀麼村的院壩裡,村民們圍著“移動辦公桌”,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問。楊秋梅一邊記錄訴求,一邊翻出“服務百寶箱”裡的流程圖耐心解答。
觀麼鎮的村寨較為分散,距離集鎮較遠。“雖然現在很多業務都可以線上操作,但村裡大多是老年人,出行不便,使用手機操作也很困難。”楊秋梅表示。
“移動辦公”服務隊正在為群眾辦理業務。劉夢攝
為破解這一難題,觀麼鎮構建“1+7+N”幫辦代辦體系——依托1個鎮政務中心,輻射7個村級服務站,組建12支由黨員干部、駐村干部、網格員、村干部、志願者構成的“移動辦公”服務隊。
與此同時,觀麼鎮統一制定公共服務事項和幫辦代辦政務服務“兩清單”——逐項統一事項名稱、審批材料、審批時限等要求,梳理公共教育、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等領域的高頻政務事項共41項,確保村級服務“同一事項無差別辦理”。
村民不知道可以辦理哪些業務、服務隊隊員不確定需要哪些材料,怎麼辦?觀麼鎮和平村駐村干部張思博亮出“奇招”:“我們每個服務隊都配有‘服務百寶箱’,裡面有事項清單、流程圖和政策宣傳冊,讓群眾‘按圖索驥’,干部‘按圖操作’!”
“奶奶,你看手機這裡,眨眨眼睛……好了,認証成功。”在老人家裡,工作人員幫助她核對身份信息並進行人臉識別,很快辦理好業務。
針對行動不便等特殊群體,觀麼鎮採取摸排需求、提前預約的方式,由服務隊逐戶上門提供服務。“我們正推動‘物理距離’向‘情感溫度’轉化,不僅要解決辦事難題,更要傳遞溫情。”觀麼鎮黨委書記龍開彬說。
2024年以來,觀麼鎮開展“移動辦公桌”服務超80次,辦理事項逾1500件,辦事時間平均縮短65%。
如今,觀麼鎮每周在各個村巡回開展“移動服務”,為農村群眾辦理養老、社會救助、惠農補貼等業務,並將辦理結果直接送到群眾手中,收獲一致好評。
居民嘮嗑“獻計” 基層治理有溫度
從養老認証、黨費交納,到路面翻修,解決護坡排水問題,這張“移動辦公桌”如何兜起民生大事小情?
群眾在社群民意征集區提出自己的建議。凱裡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4年以來,凱裡市大十字街道南山社區打造了集黨務、政務、網格於一體的“移動辦公點”。通過發揮網格員“熟人、熟地、熟事”的優勢,用“拉家常”的方式,讓群眾把生活中的糟心事倒個干淨、心裡話說個暢快。
為此,南山社區建立了基礎信息、重點人員、走訪巡查、問題化解四本台賬,進行跟蹤辦理,做到能辦立辦、有困難協商辦,確保群眾反映的每一件事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如今,南山社區已有效化解騰龍俊苑居民用水問題、落實豐球豪庭小區“一戶一表”改造等民生實事,將小區居民的所想所急落到了實處。南山社區黨委書記楊貴珍說:“移動辦公點讓我們更直接地了解居民需求,極大提升了服務效率和治理效能。”
為進一步吸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提高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意願,南山社區又有好點子!
部門聯動“送服務”——聯合醫療、應急、司法等部門,開展義診、矛盾糾紛化解、民生政策咨詢等服務活動。同時,組織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小區管理問題的調查與協調,形成多元共治局面。
市集搭台“聚人氣”——推出“睦鄰市集”服務品牌,開展趣味活動、愛心義剪、友情助銷等便民服務,推動“生人小區”向“熟人小區”轉型,拉近居民與社區的距離。
截至目前,南山社區開展“移動辦公”服務80余次,接待群眾3000余人次,收集居民意見和建議136條,化解處置家庭婚戀、矛盾糾紛、小區治理等各類問題100余件。
在貴州,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政務服務的玻璃櫃台正慢慢變為院壩板凳。一張張可移動的桌子打破了行政壁壘,用“干部多跑路”換來“群眾少煩心”、服務“接地氣”換得村居“聚民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