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域食品龍頭三年納稅增長800%背后的發票合規管理之道

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的貴州佳裡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裡佳”),三年納稅增長800%。
這一數據,蘊含著農產品收購財稅難題破解思路。
農產品收購發票“自開自抵”,農業企業要如何在充分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又有效防范涉稅風險?佳裡佳用實踐為此提供樣本。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佳裡佳構建了“事前准入-事中監控-事后追溯”全鏈條風險防控體系,精准應對農產品收購各環節風險點,形成了可復制的合規管理范式。
事前准入:雙重介入為交易驗明正身
佳裡佳注冊成立於2018年,建成了年處理鮮薯能力達15萬噸、年產澱粉2.5萬噸,並配套1.2萬噸的粉絲條生產線及年產億桶的酸辣粉智能包裝生產線,形成從紅薯選育、種植到澱粉加工、粉絲生產、市場銷售的全產業鏈。2024年,佳裡佳銷售額突破5億元,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誠信是佳裡佳的生命。”佳裡佳董事長張誠說道。
張誠表示,企業把強化發票全流程管理作為合規經營的突破口,設立稅務合規委員會,由財務總監直接領導,設置專職稅務管理崗和發票審核崗,確保發票的接收、審核、記賬等環節均有明確流程和責任人,並實施不相容職務分離,保障發票管理全流程合規。
針對農戶身份真實性核驗難題,佳裡佳創新建立“三証一訪”准入機制,即通過核驗身份証、土地承包証、自產証明,並輔以實地走訪,構建起108戶自產農戶的電子檔案庫。
佳裡佳財務總監任遠雲說:“這套機制有效解決發票管理中交易對象真實性驗証問題,規避了中間商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而少繳增值稅的風險,兩年內清退2家資質存疑供應商。”
事中監控:雲端檔案讓票據“輕裝上陣”
“現在開發票就像發朋友圈,還能自動生成電子台賬。”說著,任遠雲通過手機裡的電子檔案夾展示開票便利。“每筆收購交易都在鄉鎮農技站、村委會現場見証下過磅驗收,電子合同、驗收影像、過磅數據等14項數據同步上傳至雲端存証庫,讓原本需要3天准備的紙質資料縮短至2小時完成。”任遠雲說。
面對農產品收購發票虛開風險,這家扎根山區的企業走出了一條政稅企協同聯動的合規之路。
在收購交易環節,由縣政府牽頭,聯合佳裡佳公司財務人員、合作社、銀行專員、稅務專管員組建發票審核組,在11個重點產區設立7個聯合驗貨點,現場審驗農戶身份信息、種植面積和交易數據。
對審驗通過的交易,則由政府出面擔保銀行向合作社貸款,現場向農戶支付現金,稅務部門提前介入,面對面輔導企業正確使用農產品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企業規避政策適用主體錯誤和優惠范圍錯誤的風險,規范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
如此一來,既保障了農戶“一次跑腿零墊資”,更從源頭防范了農產品收購發票虛開風險。
“佳裡佳在酸辣粉生產加工環節,實現了鮮薯入庫加工數據與雲端存証的收購信息實時比對,讓1%的加計抵扣進項稅額在生產領用當期如實抵扣,有效避免虛假申報抵扣進項稅額的風險。”思南縣稅務局塘頭分局局長劉莉進一步解釋,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或者委托加工13%稅率貨物的農產品(紅薯酸辣粉),相應的進項稅額扣除率,在9%基礎上再加計1%。
事后防控:聯防共治助風險化於未然
“公司能順利實現從‘被動接招’到‘主動布防’的誠信升級,也離不開稅務部門的幫助。”張誠說。
近三年,佳裡佳在稅務部門幫助下及時發現收購價格異常波動、同一地塊產量突變等風險信號,避免不少小問題演變成系統性風險。
精准服務助企合規,稅惠春風護航發展。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銅仁市稅務局聚焦全市特色生態農業產業,與市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明確農產品種植(養殖)產地、收購品目等10余項農產品收購發票開具信息統一標准,以此作為本地區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的樣板數據。
同時,國家稅務總局銅仁市稅務局打通12個區縣稅務局、農業部門數據共享接口,對全市463家農業龍頭企業種植面積、收購流向、發票信息等數據實時歸集,構建“種植戶-合作社-加工企業”全鏈條數字畫像,並借助金稅四期稅收管理系統,實現對企業銷售額、補繳稅款、稅負率等重點事項的動態監控,定期通報未開票收入、農產品收購發票等數據的當期變化及累計情況,提升農業行業風險應對的規范性和精准性。
銅仁市稅務局貨勞科科長周勇介紹:“去年,通過大數據比對抽查全市108戶涉農企業農產品收購發票2480余份,篩選存在風險疑點企業6戶次,風險發票94份,識別虛假交易線索1條,將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