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省黔西市:一條路盤活了“金山銀山”

2025年05月14日15:44 |
小字號

貴州省黔西市五裡鄉北海村位於洪家渡庫區,海拔適中,氣候宜人,然而山多地少的地形曾一度制約著村裡的發展。如今,一條機耕道的建成,連通了村裡的千畝果園,實現了用一條路盤活了綠水青山。

貴州省黔西市五裡鄉北海村修建的機耕道現場。

貴州省黔西市五裡鄉北海村修建的機耕道現場。

走進北海村,新修建的3.5米寬、3360米長的機耕道蜿蜒於山間果園與村民的房屋之間。5月,正是村裡300畝瑪瑙紅櫻桃成熟的時節。在果園旁邊,一輛輛滿載著游客的車輛絡繹不絕,果農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這條路修好以后,我們可以直接開三輪車或者四輪車到田間地頭採收,現在這條路修得太好了。”北海村櫻桃種植戶蔣雲高興地說。

北海村位於黔西市五裡鄉北部,距離縣城18公裡,面向洪家渡水庫,平均海拔1200米。當地山多地少,適合發展種植業。過去,村民守著綠水青山卻難尋“金山銀山”。

貴州省黔西市五裡鄉北海村機耕道修建現場,村民正在壘砌路基。

貴州省黔西市五裡鄉北海村機耕道修建現場,村民正在壘砌路基。

2019年,村裡採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起以青脆李、瑪瑙紅櫻桃為主體的特色經果林產業,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農產品運輸難、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日益凸顯。

轉機出現在2022年。黔西市相關部門投入160萬元庫區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將這條“卡脖子”的泥巴路改建成3.5米寬的水泥機耕道。項目建設后,全村335戶1317人受益,3360米的道路如銀鏈般串起村裡的千畝果園,讓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越來越足。

“這條機耕道是一條便民路,也是一條致富路。”北海村駐村第一書記蔣斌介紹道,機耕道的建成,有效的解決了群眾出行、農產品運輸等問題,大大的減少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成本,助力群眾增收。

貴州省黔西市五裡鄉北海村已經修建完成的機耕道。

貴州省黔西市五裡鄉北海村已經修建完成的機耕道。

路通百業興。一條機耕道,串聯起了北海村的綠水青山與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它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效解決村民出行和農產品運輸的問題,更為村庄的特色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打通了發展農業生產、助推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裡”。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以‘林業經濟為主、多種傳統農業共同發展’的思路,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打造林業經濟,做大做強林業經濟。同時,我們要探索林下發展模式,既要在林上下功夫,也要在林下謀發展。”北海村駐村第一書記蔣斌介紹道。(圖/文 吳靜、劉璐)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