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肩扛手抬!貴州移動:開通“雲端基站” 開啟信息“新視界”

2025年05月14日10:27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有信號了,滿格!掃碼也很流暢,支付成功了。”在貴州黔南都勻市歸蘭山的露營基地裡,基地老板蒙師傅看著手機上顯示的中國移動滿格信號欣喜不已。

歸蘭山,曾被媒體和網友評為“貴州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在水族話中“歸”意指溪流兩旁的山峰、“蘭”意指溪流,是眾多登山徒步愛好者的理想之地。過去,山裡的信號覆蓋受制於復雜地形與連綿山巒的影響,連基礎的露營保障、掃碼支付等需求也難以滿足,深深困擾著蒙師傅和其他的旅游服務經營者。

移動公司工作人員爬山勘測.jpg

移動公司工作人員爬山勘測。

翻山越嶺,選定信息“新地標”

2024年末,隨著《都勻斗篷山——劍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公示,一場跨越山水的通信攻堅戰悄然打響。貴州移動黔南分公司與歸蘭水族鄉人民政府聯合組成“數字先鋒隊”,決心突破歸蘭山的通信困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歸蘭山海拔1025米,由於開發程度不高,還保持著山高水清的原生態自然景觀,建設標准和施工難度比其他地方高出許多。“新基站的選址要確保信號全覆蓋,最好還要有能兼顧可以運輸建設物資的道路。”黔南移動工程項目管理員唐韜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仍然記憶猶新。“12月的寒風裡,我們用了一周時間,爬遍了歸蘭山四周的所有山頭,就是為了能夠找到一個最佳的基站建設位置。”就這樣,唐韜和同事們白天爬山勘測,晚上回來復盤地形,結合三維建模技術,選定了一座1300米海拔的山頭作為基站建設地點。

工作人員爬山勘測.jpg

工作人員爬山勘測。

披荊斬棘,架起信息“高速路”

基站所處的位置從山腳到山頂有800米的落差、70度的陡坡,沒有公路可供車輛通行,向上攀爬的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越往上,山路越發陡峭,建設人員不得不手腳並用,雙手緊緊抓住凸起的岩石、粗壯的樹枝,小心翼翼地探尋著每一處可能的落腳點,下山時也是連滾帶爬,稍有不慎整個人就可能失去平衡,順著山坡一路滾落。空手上山難度已經如此之大,要將幾十甚至上百斤的水泥砂石和通信設備等物資運送上山更是困難。

用無人機運送物資.jpg

用無人機運送物資。

一番討論后,大家決定,先用無人機將物資運送到山腰較為開闊的位置,再手腳並用、肩扛手抬運送到山頂。這些物資,光是無人機就進行了多達80次的飛行運送,而這僅僅是開始。隊員們互相幫忙,將物資用繩索、扁擔、背簍等工具固定好,手腳並用、肩扛手抬地向山頂進發。沉重的物資、陡峭的山路、攔路的植被……大家齊心協力,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后面推,一趟又一趟,沉重的物資壓得他們直不起腰,攀爬一會兒就要停下來喘口氣。但他們始終堅定,早日建成基站,讓歸蘭山也能享受到便捷的通信服務是他們共同的目標。

山腰背運物資.jpg

在山腰背運物資。

在基站建設最吃緊的3個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倒春寒讓工程受到了阻礙。技術骨干張朝鵬在上山時,因為山路濕滑不小心摔倒,右腿被尖銳的碎石劃開一道口子,血流不止。當同事們要送他下山時,張朝鵬咬著牙用紗布纏住傷口:“氣象預報說明天有雷暴天氣,今天必須完成天線校准。”他半靠著崖壁堅持工作,直到所有參數達標才肯撤離。在基站維護記錄裡,他認真記錄下:“海拔1300米,信號強度達標。”

網絡信號檢測.jpg

網絡信號檢測。

覆蓋山野,開啟信息“新視界”

2025年4月,歸蘭山“雲端基站”建成,掃碼支付、直播上網暢通無阻,不僅為徒步愛好者提供信號指引,也為露營基地、農家樂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實測數據顯示,方圓5公裡信號全覆蓋,可同時滿足800人暢快連接網絡。在蒙師傅的露營基地,曾經因信號問題而流失的生意又回來了,周邊農家樂“五一”小長假預訂量也漲了30%。68歲的水族阿媽黃玉梅在歸蘭山裡經營著一個刺繡攤,過去游客想買她的馬尾繡手包,卻因信號差無法完成支付,只能遺憾離開。基站開通那天,黃阿媽體驗了掃碼收款,聽到到賬提示音,她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高興地說:“現在山裡信號好了,孫女還教我用視頻連線,讓客戶直接挑刺繡圖案呢!”如今,游客們能更自由地在歸蘭山分享美景、直播游玩過程,讓更多人領略到歸蘭山的獨特魅力。歸蘭山也將借助數字技術的力量,讓神秘濃郁的水族風情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文/圖 陳德剛、楊欽荃)

網絡基站建成.jpg

網絡基站建成。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