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作畫、稻秧為筆!習水縣土城鎮:演繹農耕美學

5月的初陽掠過土城鎮五星村,粼粼波光在層層疊疊的梯田上折射出彩色光暈。作為習水縣水稻育苗的重要核心區之一,這座距縣城25公裡的村落正上演著初夏最盛大的色彩敘事。農戶們以青綠為墨,在錯落層疊的畫卷上勾勒農耕美學的“立體詩行”。
層疊的梯田上正上演著初夏最盛大的色彩敘事。羅金攝
眼下正值插秧的關鍵時期,走進習水縣五星村水稻種植點,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小型翻犁機在水田裡來回穿梭,翻起陣陣泥浪。隨后,農戶們赤腳踩進泛著銀光的河灣水田,他們彎腰握緊青翠的秧苗,熟練地將其“繡”入水田中,一行行稻秧次第延伸。叮咚水聲與遠處小型翻犁機的突突聲交織成韻。
小型翻犁機在水田裡來回穿梭,翻起陣陣泥浪。羅金攝
不遠處,村民段仕強正將新扯的秧苗背到插秧的水田。“別看我這八九畝田挂在山腰,去年畝產都過了千斤。”他直起腰擦了擦汗,眼裡滿是笑意。“咱這的大米口感好,在本地市場特別受歡迎,連碾米的糠殼都被訂走,這又多了一份收入。”他算起生態賬:梯田種稻雖比平原地多耗人力,但病害少、米質優,市場效益好。
初夏插秧,農人用雙手在錯落層疊的畫卷上勾勒農耕美學的“立體詩行”。羅金攝
沿著坡地拾級而上,截然不同的農耕圖景次第展開:山腰處的育苗地塊裡,稻秧青莖上凝結的晨露折射出“綠光”,農戶們扯起一捆捆秧苗﹔山腳連片鏡面梯田中,婦女們三五成組,前頭拉繩定位,中間拋秧傳送,后方俯身插苗,青翠線譜隨著手勢起伏不斷延伸。
農戶們熟練地將秧苗“繡”入水田中,稻行沿著手勢次第延伸。羅金攝
“我們村水稻面積有3800多畝,加上自然地理位置優越,距離縣城較近,交通便利,這為我們的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極大的優勢。作為全縣的水稻育苗重要核心區之一,對周邊的東皇街道、民化鎮、三岔河鎮等提供育苗服務,針對農戶水稻育苗的收入,包括種子在內可達240元/畝。同時我們也一直注重水稻育苗的品質,每年的育苗收入都很可觀。”五星村黨支部書記段澤強表示,村裡主要種植水稻和糯玉米,等水稻收割完,還會種植蔬菜,這些農產品都能順利銷往縣城,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稻秧在陽光下折射出“綠光”。羅金攝
在五星村的梯田裡,時間仿佛被按下慢放鍵。沒有無人機播種,不見智能監測,但繩子丈量的精確、指尖傳遞的溫度,讓傳統農耕智慧在新時代煥發生機,農戶們正用雙手握著最靈動的畫筆演繹農耕美學。(刁苓沙、羅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