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情交融解心結:花溪法院妙語化解鄰裡“水患”糾紛
2025年05月12日16:45 |

近日,花溪法院孟關法庭成功調解一起因房屋漏水引發的相鄰權糾紛。承辦法官桂冰枝通過釋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鄰權條款厘清責任,輔以“遠親不如近鄰”情感疏導,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這場持續月余的“屋檐下的戰爭”以雙贏結局落幕,詮釋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中的實踐價值。
據悉,原告徐某與被告韓某之前是多年好友及上下樓鄰居關系,徐某有一天凌晨出差回家后發現樓上韓某家漏水,導致自家房屋餐廳天花板部位和餐桌受損,隨即聯系了韓某和所在樓層管家來徐某家查看房屋受損情況,但雙方就賠償事項一直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故徐某一紙訴狀將韓某告上了法庭,兩人多年好友情誼也因此中斷。
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桂冰枝發現,雙方當事人就案件事實部分並無爭議,只是對於賠償款項有異議,故一直沒有協商成功。法官庭后特意將雙方當事人留下進行調解。“因為這一點糾紛而損失了一個好鄰居、好朋友,值嗎?”桂冰枝法官說,“遠親不如近鄰,我們雙方都各退一步,趁這個機會也能緩和一下兩個人的關系,如果能重歸於好,何樂而不為呢?”最終在法官的耐心勸導下,雙方達成了和解,也徹底解開了心結,握手言和。
這場“小糾紛”的圓滿化解,既是司法智慧與人文關懷交融的生動注解,更是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的微觀鏡像。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理性之光遇見“六尺巷”的傳統美德,當法官的專業素養疊加調解藝術的柔性力量,看似無解的對立也能化作互諒的春風。(花溪法院)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