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轉型,一場永不停歇的突圍

六盤水錨定產業新賽道激活發展新脈動

2025年05月12日08:15 |
小字號

5月10日,主題為“氫啟涼都·綠動貴州”的六盤水氫能示范應用暨美錦華宇煤焦氫二期點火烘爐儀式在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舉行,標志著六盤水在構建氫能全產業鏈上邁出關鍵一步。

5月10日,100輛49噸級氫能重卡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正式投運(3)。尚宇杰 攝.jpg

5月10日,100輛49噸級氫能重卡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正式投運。尚宇杰攝

現場,全國首台商用氫能機車投入試運行。同時,100輛49噸級氫能重卡及4輛8.6米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正式投運。

“新車操控體驗特別好,配置很高,更節能環保。”當了10年公交車司機的瞿金娥興奮地說。

貴州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推動氫能、新型儲能等發展,更加堅定了六盤水加快布局氫能賽道、乘勢而上加速氫能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轉型升級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老樹發新芽”。作為傳統資源型城市,六盤水搶抓機遇,聚焦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錨定氫能產業賽道,積極融入成渝“氫走廊”,以“含綠量”提升“含金量”,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

產業“一張網”:全力打造重要增長極

六盤水,素有“江南煤都”“十裡鋼城”的美譽,作為長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以及全國63個重要煤層氣目標區之一,其原煤、洗精煤、焦炭產量均位居全省首位。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六盤水依托煤炭資源,構建起以煤、電、鋼、材為支柱的產業體系,奠定了深厚的工業基礎。

然而,如同眾多傳統資源型城市,六盤水也曾深陷“路徑依賴”的發展困境,多年來一直在積極探尋轉型之路。

氫能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領域,同時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路徑,為六盤水帶來了轉型契機。六盤水憑借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清晰的戰略布局以及扎實的產業基礎,果斷抓住機遇,加速在氫能產業賽道上搶佔先機。

5月10日,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全國首台商用氫能機車頭試運行,49噸級氫能重卡正式投運。尚宇杰 攝.jpg

5月10日,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全國首台商用氫能機車頭試運行,49噸級氫能重卡正式投運。尚宇杰攝

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鴻基創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葉思宇評價道:“貴州美錦通過‘以氫促產’模式,推動六盤水從‘煤都’向‘氫城’轉型,為西南地區能源結構調整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堪稱傳統資源城市轉型的示范樣本。”

六盤水布局氫能產業的底氣何在?早在2021年,六盤水便在全省率先建成投產首個制氫工廠,省內首個加氫站、第一輛氫能公交車以及第一輛運氫管束車也相繼投入運營。2024年,貴州省將六盤水納入“貴陽—安順—六盤水”氫能產業核心軸,賦予其打造全省氫能示范的重要使命。六盤水順勢編制《六盤水市氫能產業發展方案(2024—2030年)》,從政策層面為氫能產業明確發展方向並提供有力保障。如今,氫能產業“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生態體系在六盤水正逐步成形,未來,六盤水有望成為貴州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為全省乃至西南地區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寶貴的實踐樣本。

生態“一盤棋”:加速氫能多場景應用

“我開的這台氫能重卡和傳統燃油重卡在動能方面沒什麼差別,同樣能拉3萬多斤貨物。”駕駛員李介林介紹說,氫能重卡不僅駕駛體驗良好,操作性能出色,而且噪音更小,省時省力。

那麼,氫能重卡的燃料問題如何解決?在六枝特區,華昱能源LNG加氣站發揮了關鍵作用。

華昱能源LNG加氣站站長車猛介紹:“加氣站的氫源自隔壁貴州美錦華宇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站內目前設有3台加氫機,每天能夠保証為130—150台氫能重卡加注。當三台加氫機同時為3台氫能重卡加注時,大約20分鐘就能加滿。”車猛還提到,氫能重卡通過氫燃料電池系統發電,利用氫氣與空氣中氧氣的電化學反應產生動能驅動車輛,整個過程排放物僅有水,從車輛運行環節真正實現了零碳排放、零污染,一台車每年可減少超百噸的碳排放。

六盤水作為以煤電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運輸重卡車輛數量將從當前的約2.75萬輛增加至約4萬輛,這為氫能重卡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另一邊,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也帶來了全新的出行體驗。

“開起來很舒服,特別安靜,操控性能極佳。”駕駛員何昌超說,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駕駛起來更為輕巧,在提速、啟停以及平穩性等方面表現出色,安全系數更高。

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同樣以氫氣為燃料,通過氫氣與氧氣的化學反應產生電能,再由燃料電池系統驅動車輛,同樣實現了零碳排放、零污染。

六枝特區公共汽車運輸公司總經理劉鑫介紹:“首批4台氫能源公交車將投入5路公交線路,該線路貫穿六枝城區,客流量較大,能夠讓更多市民親身感受氫能出行的便利與環保。”

5月10日,4輛8.6米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正式投運。尚宇杰 攝.jpg

5月10日,4輛8.6米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正式投運。尚宇杰攝

隨著六盤水氫能示范應用在多個場景落地生根,“含綠量”正逐步轉化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幸福“不動產”。

發展“一條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六枝特區新窯鎮,166萬噸硝基水溶肥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繁忙,樁機起落、吊臂舒展、車輛穿梭、機器轟鳴。該項目由貴州金蘭盛錦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約10億元建設,計劃在28個月內建成投用,為延長新型煤化工產業鏈、建設資源精深加工基地貢獻力量。

在大力發展氫能產業的同時,貴州美錦積極發揮帶動作用,動員“朋友圈”企業前來集群發展,三強新能源、金蘭盛錦等8家配套企業先后入駐,填補了六盤水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的空白。

六盤水按照能源及能源化工主導產業“一二三四”發展思路,圍繞燃料和原料“兩條腿”走路,加快煤炭分質分級利用,全力推進煤化工主導產業補鏈、延鏈、強鏈,明確了以煤焦化為主的循環發展路徑。

目前,六盤水已建成焦化產能600萬噸/年,預計到“十五五”期間,焦化產能將達1500萬噸/年,每年副產氫氣超17億立方米,可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氣源,滿足1萬輛氫能重卡的應用需求。

六盤水布局以貴州美錦六枝煤—焦—氫綜合利用、貴州能源水城區煤—焦—化—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等為代表的能源原材料板塊項目,這正是其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具體體現,也是全省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的生動縮影。

轉型,是六盤水永不停歇的突圍之旅。這不僅意味著產業的重新出發,更是城市活力的再次激活。從煤車轟鳴到氫能流動,從“黑色能源”邁向“綠色動能”,六盤水不僅圍繞“推動煤炭資源由燃料向原料,進而向材料轉變”的思路推進轉型,還不斷豐富氫能應用場景,形成閉環式多維拓展。在傳統產業與新興賽道的交織中,“中國涼都”正奮力書寫從傳統工業邁向現代工業的高質量發展篇章。(尚宇杰、顧冰潔、郭立)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