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桃手藝人黃鬆琴:巧手編織幸福生活

4月25日,在鬆桃苗族自治縣蓼皋街道,傳統手藝人黃鬆琴忙著用玉米皮編織產品。在她的手中,一張張玉米皮,變廢為寶變成了一件件手工藝品。
在黃鬆琴家裡的一角,堆滿了她的手工藝品,都是用玉米皮編織的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品:盤子、手提包、花朵等。
黃鬆琴編織產品用到的東西很簡單,玉米皮是主要原材料。她制作坐墊時,把玉米皮一圈又一圈的首尾相連﹔她制作花朵時,用剪刀剪出一層層大小不一的花瓣,再塑形、組裝。
在編織產品時,她會提前在大腦中構思產品輪廓,還原產品在大自然的姿態。她編織的蜻蜓栩栩如生,編織的花朵靈動、輕盈。她有時還在抖音平台直播編織產品,展現產品原生態的編織流程。
以前,黃鬆琴從於事理發、書畫裝裱方面的工作。她有一次不經意用到玉米皮編織花藝,覺得玉米皮的韌性好、可塑性強。她小時候看到父親用稻草編草凳,用竹篾編簸箕,就想到用玉米皮來編織盤子、筐子等生活用品,並加入顏色點綴,讓產品顏色更豐富。
“玉米皮的韌性很好,把玉米皮首尾連接起來,它就可以編成一個坐墊了。這樣編織出來的坐墊透氣,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結實又耐用。”鬆桃苗族自治縣傳統手藝人黃鬆琴說。
目前,她制作的產品有盤子、花朵、手提包等60余種產品,小到蜻蜓、蝦,大到坐墊、帽子。她用玉米皮制作了一套“梅蘭竹菊”,還計劃著制作一套“春夏秋冬”。
“做手工的時間比較靈活,做一隻蜻蜓半個小時,做一個杯墊兩個小時,做一頂帽子兩天就把它完成了,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做更多自己喜歡的產品。”鬆桃苗族自治縣傳統手藝人黃鬆琴說。
在黃鬆琴看來,隻要生活中有的東西,都可以編織成一件件產品,她編織的產品定價從十元至幾百元不等。在銷售層面,她在抖音平台銷售盤子、蜻蜓、杯墊等產品,也售賣編織材料。有朋友喜歡她的產品會幫著推薦,也有客戶找她訂做產品。但她苦於人手不足,精力有限,她就慢慢地編織。
“目前,我主要用玉米皮做這些盤子、帽子,接下來,我還想聯系有這方面愛好的朋友,用生活中的蒲草、棕櫚葉等資源,編織更多的產品,讓這些產品更豐富、讓更多人知道。”鬆桃苗族自治縣傳統手藝人黃鬆琴說。(謝慧芳、戴剛)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