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高速公路“種太陽” 貴州思南清潔能源再添“新成員”

2025年04月09日09:10 |
小字號

“我們利用德余高速收費站、服務區及隧道口中央分隔帶建設光伏組件,光伏組件採取15°平鋪的方式進行安裝,最低點1米,最高點2.2米,這樣組裝不會影響夜間行車安全。”中交一公局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德余高速光伏項目施工現場負責人胡國龍指著已經安裝好的光伏板向筆者介紹,光伏組件這樣安裝不僅能更好地接收光照,地面還能種草,不影響綠化率。

15°平鋪的光伏板(孫磊攝).JPG

15°平鋪的光伏板。孫磊攝

在德余高速上都壩隧道口分隔帶180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項目施工現場,地上矗立起連綿的銀色鋼架,624塊光伏板逐片鋪展,在曠野中拼成了一片“能量矩陣”。

光伏板下,工人們身著反光背心,有的為電纜溝開槽,有的手持電鑽在支架間穿梭緊固螺栓,有的安裝逆變器,金屬碰撞聲與機械轟鳴聲交織成“奮進的樂章”。

德余高速上的能量矩陣(孫磊攝).JPG

德余高速上的能量矩陣。孫磊攝

“上都壩隧道口點位的624塊光伏板一天的發電量是1179千瓦時,完全能滿足進出口隧道的照明和通風用電。目前,整個項目施工完成進度達到65%左右,已經完成了9個點位的光伏組件安裝工作。”胡國龍說,為確保項目順利並網發電,面對工程任務重、時間周期緊、施工難度大等多重挑戰,項目成員緊密協作,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

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光伏行業正快速走進千行百業。近年來,貴州德余高速充分利用收費站、服務區等地的閑置空間,將光伏建設與服務區提質改造等項目協同推進,不僅盤活閑置土地資源,有效降低收費站尖峰時段用電負荷,滿足高速公路運營的用電需求,又能將多余電能並入電網獲取收益,不僅實現了綠色、低碳、可持續的能源發展目標,還讓交通與能源產業融合發展。

寬坪管理中心點位(何敏攝).JPG

寬坪管理中心點位。何敏攝

高速公路沿線分布式光伏發電是一種新的光伏應用場景。德余高速合理利用路側邊坡、匝道圈、服務區、收費站等周邊空地、建筑屋頂,構建全場景、多形式的光伏建設模式,讓高速公路運營期實現可持續“零碳”排放。

德余高速光伏發電施工項目分布在思南、石阡、余慶3個區縣,於2024年10月開始施工建設,分別在寬坪管理中心、上都壩隧道、楊家坳收費站、合朋溪收費站等地實施。每一塊光伏板面積約2.8平方米,按光照5小時計算,日均發電量1.89千瓦時,可以源源不斷提供25年的清潔電能。

施工現場(孫磊攝).JPG

施工現場。孫磊攝

“德余高速一共有15個光伏組件施工點位,在思南縣境內一共有12個施工點位,總的光伏組件塊數是5892塊,在思南這邊就有4936塊,年均發電量在345萬千瓦時。”胡國龍介紹。

逐綠,打造新能源標杆項目。光伏發電項目巧妙地將“光伏+高速路網”相結合,通過在交通樞紐及公路等沿線科學布局光伏發電設施,不僅為交通系統提供了穩定可靠的電力,還顯著提升了其能源自給自足能力與彈性。同時,這一創新模式有效減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及碳排放,為交通行業的低碳轉型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正在安裝逆變器(何敏攝).JPG

工人正在安裝逆變器。何敏攝

“德余高速分布式光伏項目將於今年6月份並網運行,項目建設主要服務於德余高速隧道、收費站、服務區以及道路照明等供電設施,採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運營模式,到時將節省40%的電量消耗,減少碳排放,實現節能減排目標。”貴州中交德余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管理中心機電崗工作人員熊登說,並網發電后將為高速公路能源供應提供強有力支持。

下一步,貴州德余高速將按照高速公路清潔能源一體化發展的總體規劃和交能融合發展思路,不斷擴大路域光伏建設規模,強化綠電及綠能服務能力,讓清潔能源項目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等地的應用與推廣,推動高速公路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何敏、孫磊、陸雅霜、楊緒)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