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黔”行:政策“搭台” 青年“唱戲”

從“學生証”到“營業執照”,代浪的“身份切換”快得連四季都沒反應過來。
“2月底,基地迎來首次採收,畝產達400斤!”在遵義市綏陽縣旺草鎮蘿柏村的羊肚菌種植基地,這個戴著黑框眼鏡的青年去年剛從大學畢業,今年就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代浪(右)與工人採收羊肚菌。遵義市委宣傳部供圖
代浪是土生土長的蘿柏村人,畢業返鄉后,他決定投身農業創業。不到一年時間,他成為佔地超5畝的羊肚菌種植基地的負責人。羊肚菌鮮品主要銷往附近村庄和縣城,干貨遠銷四川、廣東等地。
代浪的事例並非孤例——貴州深知青年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2020年,貴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青年友好型成長型省份”,連續四年將青年發展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於2024年首次納入省委全會文件。
圍繞優化青年人才發展“生態圈”,貴州不斷豐富政策“工具箱”。一場“以政策溫度激發青年熱度,以青春活力激活發展動能”的雙向奔赴正在形成。
首批866套“免費住”人才公寓,僅4天時間就被預訂一空,入住率已超90%!2月22日,貴安新區青年人才免費住房申請通道開放的當天,服務窗口前,青年們排起長隊,手持材料等候提交申請。
貴安新區人才保障住房。王平亮攝
“聽說有免費公寓就一直盯著消息。”簽約成功的張女士說,“現在省了房租、家電齊全,工作人員還特別貼心。剛畢業能遇上這樣的好政策,真幸運!”貴安發展集團旗下商管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零租金、拎包入住”不僅有效減輕求職青年就業和生活壓力,還能通過組織開展職業培訓服務等方式增強青年人才對當地的認同感。
各種利好政策的加持下,貴陽貴安含“青”量不斷提升:2024年,新增常住人口約20萬人,新增各類產業人才5.46萬人,高校畢業生留筑人數再創新高、突破13萬人﹔舉辦路邊音樂會217場、音樂節17場,建成投運7個商業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區,引進各類首店248家,奏響了青春旋律。
從“青扶貸”“青惠貸”累計發放73億元創業資金,到“貴州青年卡”集成960項政策實現“一卡通辦”﹔從實施“促進青年就業三年計劃”,幫助1.1萬余名大學生實現就業,到實施“貴州技工”“黔旅工匠”等培訓項目,提升青年職業技能……貴州正構建系統化政策矩陣,為青年搭建“可奔赴的舞台”,讓其從“落腳”到“扎根”。
余遠菊與團隊成員做直播。遵義市委宣傳部供圖
人才扎根處,發展加速度。“家人們,這碗梅菜扣肉用的可是上等五花肉,每碗12片肉,管夠!”在綏陽縣桐子園的農家小院裡,62歲的余遠菊舉著熱氣騰騰的扣肉碗,對著手機鏡頭吆喝。在她對面,幾個助播忙著核對商品順序、調整鏡頭角度。
四年前,這個愛做飯的農婦還隻會用手機拍做菜視頻。但她的做菜日常吸引8個小年輕找上門來,提議一起做直播。貴州壹三傳媒科技有限公司隨之誕生。
印江青年人才致力於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的難題。銅仁市委宣傳部供圖
“上到62歲的嬢嬢,下到19歲的小伙,我們這個老少搭配的團隊,把傳統美食文化與年輕血液結合,讓更多人了解綏陽、遵義、貴州的傳統美食文化。”團隊成員王大寶說。
如今,貴州壹三黔味遠菊嬢賬號的粉絲量超140萬,過去一年多時間裡銷售額突破900萬元﹔去年9月,公司還榮獲“2024年貴州省綠色網絡文化工作室”稱號。這群“老青配”闖出了名堂,正是貴州“產業+青年”深度綁定的注腳。
307支青年突擊隊和1.07萬名隊員投身“富礦精開”行動﹔1.3萬名大學生志願者扎根鄉村振興一線,3000人專項服務953個易地搬遷安置社區﹔500所青年鄉村振興夜校,聚焦掃盲、生產生活技能等內容培訓群眾9.1萬人次……
觀山湖區青年夜校七點課堂一周年文藝匯演。觀山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2025年是《貴州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9—2025年)》的收官之年,“貴州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貴州更有為、青年在貴州更好成長”的期許正逐步變為現實。未來,隨著新一輪青年發展規劃編制啟動,這片熱土將繼續書寫“青年與時代共成長”的鮮活故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