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成勢,乘勢而上 黔東南州大力推動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在貴州爐碧經濟開發區的貴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光伏玻璃生產車間內,全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機械臂精准地進行著取放操作,一塊塊晶瑩剔透的光伏玻璃在智能質檢系統的嚴格檢測下,沿著傳送帶有序地進入包裝環節,再由幾十輛物流車運往全國各地。
貴州爐碧經濟開發區俯瞰圖。劉漢欽攝
近年來,貴州爐碧經濟開發區依托3.28億噸高品位石英砂資源,大力發展玻璃產業,聚集了黔玻永太、海生玻璃等20余家上下游企業,構建起“礦石採選——玻璃制造——精深加工”全產業鏈條,玻璃產業在這裡聚能成勢。
在發展過程中,園區通過“精確探礦、精准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闖出了一條發揮能礦優勢、壯大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新路。2024年,該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13.71億元,同比增長57.52%,成為黔東南州首個“百億級”園區,這也是我州推進“富礦精開”戰略濃墨重彩的一筆。
黔玻永太生產車間。劉漢欽攝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招引光伏組件、電子玻璃、汽車玻璃等玻璃深加工項目,繼續加大服務企業、項目和招商引資力度,用好貴人服務、重大項目調度及園區搭建的平台專班、干部服務包保企業機制,全程跟蹤服務好企業生產運行,解決好企業的困難問題。”貴州爐碧經開區經企局局長王辰城介紹,2025年,經開區通過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爭取完成總產值150億元的目標。
.台江經濟開發區。劉漢欽攝
位於台江經濟開發區的天能集團貴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電池生產車間裡,幾台機械手在工人操作下,正忙碌地組裝電池配件。該企業2024年實現日產電池14萬隻,產量再創新高。“通過優化電池材料配方和生產工藝,電池循環使用壽命在原來基礎上提升了20%至30%,既節約資源又綠色環保。2024年公司實現產值46.26億元,2025年的目標是突破50億元。”天能集團貴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龐明朵說。
與凱裡的資源型園區不同,台江經濟開發區則在新能源賽道異軍突起,成為2024年黔東南第二個“百億級”園區。當地堅持因地制宜,通過標准化廠房建設、營商環境提升、物流體系優化、人才公寓配套等舉措“筑巢引鳳”,吸引鉛酸蓄電池制造及再生資源循環材料等產業入駐聚集,構建“動力電池生產——廢舊電池回收——循環材料再生”閉環產業鏈。2024年台江全縣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5.2%,台江經濟開發區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公示名單,工業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天能集團貴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劉漢欽攝
“2025年,我們的目標是完成工業總產值140億元以上,力爭達到150億元。下步,我們將圍繞打造150億級園區目標,持續做大做強電池及再生資源循環材料產業主導產業,以及酸湯農產品加工、‘村BA’體旅裝備制造兩個支撐產業,助推工業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園區水、電、氣、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要素保障。繼續推動產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進一步鞏固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成果。”台江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部副部長龍正曜說。
而在黔東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場“刀刃向內”的園區體制機制改革正重塑園區生態。通過實施“管委會+公司”運作模式,推動政企職能分離,86項審批權限下放至園區﹔建立“企業之家”服務窗口,實現“園區事園區辦”。這種去行政化改革使園區回歸經濟發展主責主業,干部隊伍實行全員競聘上崗,績效考核與薪酬直接挂鉤,激發干事創業熱情。
經過改革,黔東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活力滿滿,2024年,全區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30.5億元,同比增長8.5%。如今,園區正有序推動跨區域工業園區聯合建設。黔東南高新區根據《麻江縣、凱裡市跨區域工業園區聯合建設改革實施方案(試行)》要求,與麻江縣共建兩個項目,年產900噸醬香型白酒項目已經簽約並正在進行初期建設﹔果汁和水果精釀啤酒加工項目已達成合作意向。兩地堅持以共同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協同為“小切口”,推進麻江縣、高新區兩地工業經濟發展。
黔東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劉漢欽攝
產業園區作為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工業大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黔東南州將園區作為“四化”融合主陣地,帶動周邊縣市共建產業鏈,推動差異化發展:天柱縣依托重晶石資源打造鋇化工基地,岑鞏縣建設新能源材料產業園,雷山縣發展民族特色食品加工……到2024年,全州園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402億元,同比增長22.9%。站在新的起點,黔東南正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真正把產業園區打造成為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馬駿、聶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