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仁懷因地制宜打造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新春走基層︱老田換了新種法

龍章榆
2025年01月27日08:04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春節臨近,貴州省仁懷市茅壩鎮官院村54歲的村民趙永章又到門口油菜田邊轉了幾圈,“出門透透氣,放放鬆。”

以前,趙永章難得有這樣的輕鬆時光:“翻地、排水……一年四季照顧地裡,就是年邊也是忙的多,閑的少。”

仁懷市茅壩鎮官院村大壩一角。人民網 龍章榆 攝

仁懷市茅壩鎮官院村大壩一角。人民網 龍章榆攝

趙永章的感受折射了當地的農業發展。茅壩鎮,名如其名,有全市少有的平整連片壩區。然而,過去,大壩子卻沒能發揮大效益。“青年外出務工、種植效益不高、水渠道路失修……壩區甚至出現撂荒現象。”他說。

仁懷市茅壩鎮官院村大壩一角。人民網 龍章榆 攝

仁懷市茅壩鎮官院村大壩一角。人民網 龍章榆攝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農業現代化。在貴州,各地因地制宜加快推進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就是這些年,趙永章發現,世代經營的農田裡,有了變化。

最為直觀的是種田的方式變了。

曾經,壩區靠天吃飯,道路、溝渠失修。這兩年,鎮裡推動高標准農田建設。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表面的變化,帶來了內在的變革。趙永章說:“以前種田純靠人力,整理后的田土農機能下地,無人機可統一洒農藥,再也不用起早貪黑。”

隨之而來的是收入的改變。

在政府主導下,村裡引進專業企業,流轉1000余畝壩區土地,再返給村民種植。企業進場后在農業部門指導下選好種、教技術、供農資,另一面發揮市場優勢拓展深加工鏈條,打品牌、拓銷路。

在這套模式下,趙永章種了5畝水稻。去年,豐收時企業按3元1斤的價格對稻谷進行回收,“種一輩子地,頭回賣上這麼高的價!”不僅如此,壩區統一推廣“稻+魚”“稻+鴨”模式,還能再加一筆收入。

仁懷市茅壩鎮官院村大壩一角。人民網 龍章榆 攝

仁懷市茅壩鎮官院村大壩一角。人民網 龍章榆攝

“田裡的產值高了、產品的品質好了、銷售的市場旺了,村集體還有流轉土地的分紅……”一邊細數著現代化農業帶來的變化,趙永章一邊感慨:“政府給政策,企業闖市場,農民輕鬆種地,以前從沒想過這田還能這麼種!”

走到一處專門打造的觀景台前,趙永章的腳步停了下來。年前,壩區進一步推動“稻+油菜”種植,確保再收一輪。他說︰“過完年后,油菜田就會變成一片花海,到時會有大批游客,來這和我們一起共賞這美麗景象。”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