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蘆山:黨建為軸,巧繪基層治理“同心圓”

今年以來,惠水縣蘆山鎮積極探索“黨建+”基層治理新路徑,以組織保障、機制創新、聯動治理等為抓手,從小處著眼、細處入手、實處用力,巧變群眾“煩心事”為“暖心事”,不斷繪就基層治理最大“同心圓”。
鎮綜治中心、派出所到村開展矛盾糾紛調解
上下貫通,用好黨建引領“指揮棒”。堅持“黨建優”引領“治理優”,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為基層治理落地落實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完善體系建設。建立“縣級部門指導、鎮級直接負責、村(社區)具體管理”的上下聯動治理機制,將基層治理實績納入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明確正、負面清單,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以鎮級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為契機,探索構建以“1+3+N”(即1個鎮綜治中心為主體,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3個政法站所力量為支撐,各站所、村(社區)調解員N股力量共同參與)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切實增強矛盾糾紛調處合力。
推動力量下沉。圍繞“抓黨建、保平安、促發展”,實施基層干部力量下沉行動,健全“鄉鎮黨委+村黨組織+黨小組+網格員”網格管理體系,組建黨小組52個,劃分網格57個,把120余名鎮村干部按照“2+N”(即1名挂村領導,1名村“兩委”成員,N名鎮村一般干部)模式全部編進網格,逐步實現黨建重心下移、黨員力量下沉、治理觸角下延。
開展重陽節敬老愛老志願服務活動
內外兼修,練好服務群眾“基本功”。緊盯群眾所需,充分整合體制內外資源,創新工作形式,推動基層治理水平和群眾滿意度“雙提升”。
對內創新調解機制。以“推動矛盾訴求解決”為導向,探索試行“115”工作法(即建好1隻多元調解隊伍、設立1個疑難糾紛“調解日”、壓實5級干部調解責任),建立“五情”一日清閉環管理制度,為解決群眾訴求問題提供“專門時間”、做好“專門服務”,推動群眾訴求“即來即辦”。目前,調解案件總數269件,案件調解成功251件,調解成功率達93.3%,有效杜絕“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對外培育志願品牌。精准對接群眾精神文明需求,打造“支部在網格、黨員在身邊、服務不缺位”服務模式,吸納鎮村干部、黨員、愛心人士等力量組成志願服務隊19支。聚焦理論宣講、矛盾糾紛調處、文化教育等6大方面,開展重陽節敬老、26℃溫馨港灣活動等志願服務50余場次,覆蓋群眾1000余人次,以“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治理,讓群眾幸福生活底色更足。
“請你來商量”協商議事亭
軟硬兼施,打好基層治理“組合拳”。按照“減輕壓力、提高效率、激發活力”工作原則,充分發揮法治、德治“1+1>2”疊加效應,助推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
強化法治硬約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平安蘆山建設。以縣級行政執法“四個輪訓一遍”為契機,推薦44名鎮村干部參加全覆蓋培訓,著力打造一支業務技能過硬、執法行為規范、人民群眾滿意的行政執法隊伍。以老黨員、離退休干部、教師等為核心,培養“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176人,將法律援助、司法干部等力量融入基層治理各環節。開展隱患排查、普法宣傳、養老詐騙宣傳等活動30余次,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
優化自治軟環境。緊扣“鄉村善治”目標,成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村民自治議事組織20個,持續發揮鄉賢會、人大聯絡站、“請你來商量”等平台的載體作用。引導17個村(社區)將規范酒席辦理、環境衛生整治、鄉村治理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實現群眾事、群眾議、群眾定。(程婷婷、武林玉)
來源:惠水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