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新時代“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開陽縣這個派出所這樣做

“現在我們把話說開了,這事就算過去了,以后大家還是好鄰居!”在開陽縣公安局雲開中心派出所的調解室,一場鄰裡糾紛經過民警的耐心調解,最終雙方握手言和,重回和諧鄰裡關系。
開陽縣公安局雲開中心派出所。
這樣的案例,在雲開中心派出所並非個例。近年來,開陽縣局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錨定“防得住、打得掉、服務優、社會穩”工作目標,聚焦“警情、案情、基礎”底層邏輯,以雲開中心派出所為試點,不斷探索創新“兩隊一室”警務運行模式,走好派出所主防之路,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轄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綜合指揮室。
2024年,該轄區預防可防警情186起,化解矛盾糾紛1245起,警情同比下降5.78%,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7.14%﹔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9.71%,涉警投訴同比下降86%。
優化警務運行模式 賦能警務效率提升
雲開中心派出所原名城關派出所,始建於1959年,2020年更名為雲開派出所,2023年整合紫興派出所、南龍派出所為雲開中心派出所,2023年被納入貴州省唯一一家以公安警務改革申報的“一縣一試點”項目,是貴陽市城區目前唯一打造的中心派出所。派出所現有警力60人,民警29人、輔警31人,2023年被納入貴州唯一一家以公安警務改革申報的“一縣一試點”項目,目前也是貴陽市城區唯一打造的中心派出所。
綜合指揮室。
為實現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時空平安守護、零距離服務群眾的工作目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來,雲開中心派出所以“兩隊一室”警務模式實體化運行為牽引,積極創建省級“楓橋”公安派出所。
據悉,“兩隊”即建立社區警務隊和案件辦理隊,形成轄區治理合力。社區警務隊肩負管理實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組織安全防范、維護社區秩序、服務轄區群眾等職責任務,立足社區秩序帶隊巡邏,就地接處糾紛求助警情,發生案事件及時到現場,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而案件辦理隊,則負責接處刑事治安警情,按照規定辦理刑事行政案件,協助接待來所刑事治安民警。同時抓實治安管理、法制宣傳、群眾工作支持以及協助刑事偵查等方面,旨在維護轄區的社會治安秩序,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民警走訪群眾。
同時,充分發揮派出所綜合指揮室作為“中樞大腦”的職能作用,著力抓好指揮調度、情報支撐、視頻巡查、執法監督、窗口服務、綜合管理、警務保障等工作,高質量發展警務工作。
提升多方聯動 構建快速反應防控體系
“兩隊一室”警務模式如何更好地發揮,雲開中心派出所因地制宜,通過多方聯動,構建快速反應防控體系。
民警走訪群眾。
據了解,雲開中心派出所地處開陽縣中心城區,轄區總面積284.62平方公裡,佔全縣總面積的1/9﹔實有人口15.6萬人,佔全縣人口1/3。由於轄區內人口多,小街小巷多、門店商鋪多、老舊小區多,為破解警務“沉不下去”“干不明白”“融不到位”的難題,雲開中心派出所通過打造警務站、制定任務清單、創新激勵獎勵機制等多措並舉,架起民警與群眾溝通橋梁,讓派出所對轄區的“人、屋、物、車、場”等治安要素以及轄區治安環境掌控力不斷提升。
為了破解“沉不下去”的問題。雲開中心派出所在轄區打造了六個警務站,把“派出所”建在群眾家門口,每個警務站配置2名民警3名輔警,社區民警數佔全所民警數的48%,社區警力24小時在崗在位,實現社區民警由“下社區”到“在社區”的轉變,明確非特殊情況社區民警三年不更換,弘揚“老帶新”優良傳統,確保社區警務的延續性。
讓社區民警更加清晰應該“干什麼、怎麼干、干成什麼樣”,派出所將社區工作進行具體量化,制定明確的任務清單,圍繞“特定對象管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重復警情治理、‘一標三實’採集、特種行業管控、重點單位管理、消防監督檢查、群防群治力量建設”等工作逐一明確步驟。考核內容則圍繞“基礎信息准確率,重復報警率,回訪群眾知曉率、滿意率,村(社區)組織、服務對象評價率,“雙向”熟悉率,利用基層基礎提供有效線索數,協助案件辦理隊落地嫌疑人數,創建零發案村(社區)數”等指標以結果論英雄。
同時,創新激勵獎勵機制,自主研發“警民寶”APP,APP開通咨詢、宣傳、投訴舉報等功能,向群眾廣泛征集情報線索,搭建派出所與群眾之間的線上“橋梁”。創新打造警民鄰裡中心,聯動雲開街道辦事處,將輔警、警務助理納入人民調解員,綜治中心、司法所入駐辦公,實現矛盾糾紛從源頭同步化解﹔與法院、檢察院、司法局建立聯動機制,實行預約制,法官現場從法律角度專業答疑解惑,律師提供法律援助降低群眾用法成本,檢察官共同致力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守護好開陽“未來”。同時,通過警民鄰裡中心陣地,用心用情服務群眾,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情報線索,搭建警民融合“連心橋”。
聚焦“四注重、五瞄准” 傾力打造“楓橋式派出所”
結合轄區常見的警情、頻發的案件,制定法律法規學習清單﹔建立所隊聯動機制,切實發揮派出所“刀尖”作用,最大限度做到“所內事、所內閉”﹔落實接警即偵查的思路,依托行政案件快辦區,簡單案件48小時辦結﹔邀請開陽縣檢察院檢察官作為雲開中心派出所外聘監督員,對疑難復雜行政案件開展監督指導……
調解群眾矛盾后。
在日常工作中,雲開中心派出所注重法律知識學習,注重警力配優配強,注重辦案工作質效,注重執法監督指導,聚焦“五個瞄准”,彰顯治理成效。
聚焦瞄准崗位+職責。明確由所長負責綜合指揮室,一名副所長專司綜合指揮室職責,設置了指揮調度崗、情報研判崗、視頻巡查崗、基礎管控崗、執法監督組,“四崗一組”各司其職,向上加強與縣局“三個中心”對接,橫向與“兩隊”無縫銜接,確保綜合指揮室有權威、有效率、有支撐、有賦能,實現“中樞大腦”高效運轉。
聚焦瞄准運轉+調度。推出“大輪班”,糾紛類警情由警務站民警就近接處警快調快處,成案警情由辦案民警實時跟進快偵快辦,夜間時段、非工作日集約用警,警情由綜合指揮室統一調度、分流、處置,改變以往警情“應接不暇”“一接了之”的困境。
聚焦瞄准問題+措施。圍繞基層派出所工作繁雜瑣細、輕重緩急不明、任務追蹤落實不徹底等問題,歸口梳理任務,制定“三單一榜”(即:“四情兩案盯辦清單”“專項任務推進清單”“風險聯防化解清單”“紅黑榜”),定人定崗定責,量化分解盯辦落地。
民警走訪群眾引導群眾使用警民寶APP。
聚焦瞄准情報+研判。用好用活“貴警110”等“專業+機制+大數據”手段,形成每日要情提示,每案情報研判意見,每周、每月、每季度治安形勢分析報告,為社區警務隊、案件辦理隊提供精准情報支撐。
聚焦瞄准監督+制度。執法監督組從接處警源頭和案件辦理全流程跟蹤監督,守好“接警關”“處警關”“反警關”“偵辦關”“歸檔關”,承擔數字証書、裝備使用維護保養、機要保密、內務衛生、“六項規定”等監管職責。邊建邊完善邊固化,總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派出所警務運行工作機制。截至目前,該所民輔警違規違紀“零發生”,榮獲省廳集體二等功。(文\圖 楊剛、劉孟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