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縣黃桶街道:“積”發黨建引領新活力 “兌”出鄉村治理新氣象

近年來,普定縣黃桶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探索推進“積分制”管理模式,通過分類施策賦分、群眾參與評分、民主監督兌分,充分調動黨員群眾積極性主動性,激活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
分類施策,多元化賦分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引領作用,通過強化整體聯動,優化工作流程,按照“易操作、可量化、好執行”原則,整合平安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安全生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服務保障等重點工作,將未成年人保護、規范酒席操辦、民生政策宣傳、矛盾糾紛調處等工作細化,納入積分制量化條款,制定了包含24項加分項目的正面清單和23項減分項目的負面清單,各村(社區)可結合實際增減項目,形成符合村情實際、易於操作的積分項目清單,目前12個村(社區)已建立“積分超市”,實現積分兌換商品全覆蓋。
群眾參與清單化評分
實行正反向賦分,堅持正向激勵為主、獎罰結合的原則,規范積分管理,引導黨員群眾積極參加志願活動、宣傳政策、文明實踐等活動獲得積分,對於受到治安處罰、破壞村庄環境、違反公共規定、參與封建迷信等不文明負面行為扣減相應分值,以個人為單位建立積分台賬並實時更新,“一加一減”用行動換取積分,用積分兌換物品。截至目前,黃桶街道積分超市進行積分兌換160余人,有效激發了黨員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主人翁意識,鄉村治理從“村裡事”變成“家家事”,村民由“台下看客”變為“台上主角”,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民主監督規范化兌分
按照每日積分、季度兌分的原則,每季度末由村“兩委”組織召開積分兌換專題會議,核實登記積分加減情況,並向本人反饋,將積分結果、積分事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在公開欄、微信群等渠道進行晾晒,接受群眾的質詢和監督。按照積分兌換標准,黨員群眾憑借累計積分可到“積分超市”兌換等價商品,今年以來,黃桶街道12個村(社區)累計兌換積分9600分,兌換物品120余件,通過積分換商品的舉措,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使“積分超市”真正能夠“積”出鄉村振興正能量、“兌”出文明發展新風尚。(劉想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