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縣長)筆談
畢節市七星關區委書記李勰:深化改革賦能城鄉融合發展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貴州省委、畢節市委立足實際,分別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
七星關區作為畢節市唯一的主城區,是典型的“中心城區+大農村”社會形態,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的重要性凸顯。全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市委三屆九次全會部署要求,充分利用政策、資源、人口三大優勢,充分發揮七星關區區位優越、資源富集、政策集聚、幫扶疊加、人文厚重的優勢,以“一城四帶”為戰略路徑,按照“以城帶鄉、產城互動、城鄉共建、城鄉融合”的理念,健全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以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城鄉之間雙向融合,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加快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奮力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先行區。
以城帶鄉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七星關區聚焦建設黔滇川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進一步拓展開放通道,優化開放環境,持續深化與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對接合作機制,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融入“一帶一路”,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不斷提升中心城區吸引力吸納力輻射力。
健全完善老城區、金海湖片區一體化建設體系,注重發揮中心城區連接城市、服務鄉村作用,科學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有效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促進城鄉功能銜接互補、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加快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要素流動市場化。
以產城互動帶動城鄉居民增收
七星關區堅持以城鎮為基礎、產業為保障、增收為目標,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解決城鄉居民就業、創業問題,不斷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綜合承載力。
聚焦農村綜合改革,按照確員定股東、確權定資產、確股定歸屬、確管定經營、平台定市場改革路徑,加快構建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
以探索實施“三清五治”,即清理集體資源資產、農業設施設備、農戶閑置舊房舊舍,整治農村建筑物亂搭亂建、土地棄耕撂荒、農村生態環境亂象、民居庭院和室內環境臟亂差、不文明行為與陳規陋習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林權制度改革、集體土地入市改革,探索生態資源與數據資產價值實現路徑,推動閑置資產資源有效盤活利用,將沉睡資產變成優質資產、閑置生產力變成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農民致富、集體增收、農村發展。
以城鄉共建帶動人居環境改善
七星關區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制機制改革,持之以恆打好安置還房和問題房開攻堅戰,加快推進城鎮“四改”、山體綜合整治、“口袋公園”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和城市商業綜合體建設,加快發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統籌抓好城市示范商圈、特色街區建設,持續改善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
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用好“一圖一表一說明”實踐成果,加快編制實用性村庄建設規劃,完善“三証四到場”機制,大力實施“兩改兩治理”,統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堅持試點先行、示范引領,加快建設“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山水田園綜合示范區,著力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努力打造鄉村振興新典范,讓七星關區的農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以城鄉融合帶動資源要素流動
七星關區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以農村電商為抓手,大力發展農村數字產業。完善區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推進快遞“劃行規市”,探索農村客貨運、郵政、快遞、物流、電商等“一網多用、一站多能、多點合一”模式,加快補齊農村現代物流短板,著力打通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裡”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裡”。
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機制,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托幼等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著力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最大限度滿足城鄉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完善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和企業家入鄉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健全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激勵機制,全力推動農村勞動力、農產品、土地等要素向城市合理流動,城市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管理等要素資源有序下鄉,著力破解城鄉要素流動梗阻問題。學習借鑒“楓橋經驗”,強化基層社會治理,加快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推動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先行區。
來源:天眼新聞客戶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