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思南:“金果”滿枝頭 繪就好“豐”景

2024年11月19日09:01 |
小字號

青山綠水間,滿樹油茶花,滿樹油茶果。潔白如雪的花瓣與紅彤彤的油茶果層層疊疊,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眼下,思南縣3.5萬畝油茶喜獲豐收,進入採摘期。連日來,在胡家灣鄉白岩塘村的油茶基地,村民們正背著竹簍,在油茶林間來回穿梭,動作嫻熟地採摘油茶果,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潔白如雪的油茶花(何敏攝)

潔白如雪的油茶花。何敏攝

“今年是油茶挂果的第四年,今年比往年的收成都要好。一棵油茶樹都要摘果35斤左右,最少的都要摘26斤,我們13人採摘了三天,已經採了12000余斤油茶果。”思南縣胡家灣鄉白岩塘村村民簡銀輝每年都參與管護油茶、採摘油茶,在“油茶樹上”可獲得“工資”1萬多元。

“我們村從2016年開始種植油茶,共有600余畝。同時還在油茶地裡套種辣椒、‘雙高’紅薯等作物,每畝地可增收1500元以上,提高了土地的附加值。”思南縣胡家灣鄉白岩塘村村委會主任周浩說,今年該村預計油茶總產量將達到3萬余斤。

給山茶油產品噴繪防偽碼(何敏攝)

給山茶油產品噴繪防偽碼。何敏攝

2016年胡家灣鄉依托退耕還林政策,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生態農業,以“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方式,發展種植油茶8000余畝。

“每年的霜降節后就是油茶採摘的好時節,這時候的油茶果完全成熟,顆粒飽滿,含油率達到巔峰。同時油茶花也在這個時候盛開,得抓緊時間下果后進行管護。”在胡家灣鄉白岩塘村的油茶基地裡,思南縣林業局生態產業發展招商服務中心主任羅福海對基地負責人進行叮囑。

胡家灣鄉山多地少、光照充足,所出產的油茶果不僅個頭大,而且出油率高,為了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全鄉採取“以短養長”的模式,在油茶地裡套種雙高紅薯、大豆、花生、辣椒等短期經濟作物,達到節本增效的效果﹔並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霜降過后,全鄉15個村在陸陸續續採摘油茶鮮果,預計可採鮮果10萬余斤。”思南縣胡家灣鄉高級林業工程師胡鬆笑著說,油茶大豐收啦!

成堆的鮮果(何敏攝)

成堆的鮮果。何敏攝

油茶是長效經濟樹種,一次種植可持續收益80年以上,是名副其實的“鐵杆庄稼”和“搖錢樹”。據悉,今年胡家灣鄉每畝可採鮮果1500斤左右,畝產值在3000元以上。

“通過油茶管護累計帶動全鄉2萬余人次務工增收,累計發放管護資金共500余萬元。油茶產業不僅帶動農戶增收,還提升了全鄉的森林覆蓋率近10個百分點。”思南縣胡家灣鄉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安未說。

油茶產業蘊含著巨大的綠色動能。油茶的豐收為油茶加工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走進貴州一航生態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成堆的油茶果旁圍坐著數十名工人,他們正熟練地用手剝去油茶果的外殼,取出裡面飽滿的油茶籽。相較於機械剝殼,手剝油茶果雖然耗時費力,但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油茶籽的破損率,保証油茶籽的完整性和出油率。

成袋的鮮果(何敏攝)

成袋的鮮果。何敏攝

油茶籽榨取的茶油是一種高端食用油,營養價值極高,具有預防高血壓、軟化血管等多種保健作用,被譽為“東方橄欖油”。

“我們‘梵真坊’山茶油,它的原料主要來自梵淨山區域、整個銅仁地區的原生的紅皮小種油茶,都是有機、綠色、無公害的。這種原料的最大特點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長期食用山茶油,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調理腸胃、預防心腦血管等疾病。”貴州一航生態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福安介紹山茶油的優點。

成立於2011年的貴州一航生態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農業技術開發及技術推廣、農產品的研發、生態農業等。多年來,該公司積極在低效油茶基地改造、產品研發、品牌營銷等方面下功夫,不僅把油茶樹變成改善荒山荒坡生態環境的“生態樹”“形象樹”,更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幸福樹”“搖錢樹”。

“如今,隨著大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我們對茶油市場十分有信心。我們‘梵真坊’山茶油,截至目前共開發了12個品種,主要是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銷往全國各地,相信我們的油茶產業一定能越做越好,帶領大家一起富起來!”張福安說。

查看收成(何敏攝)

查看收成。何敏攝

一年種植,多年受益。思南把綠色發展和群眾增收有機結合,大力推廣“油茶+”發展模式,實施產業套種“以短養長”,實現“以基地養基地、以產業養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進一步提高了油茶地的綜合產值。

“思南縣的油茶集中連片保存面積有6萬余畝,今年的挂果面積有3.5萬畝。通過前期測產,今年油茶的總產量在700噸左右,還進行集中採收、統一收購。”羅福海說,下一步將積極謀劃林下復合經營,探索林下種植模式,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產業興則農村興。一串串油茶果成為群眾增收的“金果果”,更是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提升”,油茶產業已然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小小的油茶果為鄉村振興鼓勁“加油”。(何敏、蘇暢莉)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