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稅助發展 擦亮“電動貴州”新名片

2024年11月06日13:16 |
小字號

當前,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電動汽車、鋰電池等新能源系列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愈發受消費者青睞,貴州瞄准這一世界級“風口”,立足本土豐富的磷、錳、鋁等礦產資源,啟動“電動貴州”建設,以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為基礎,打造從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材料到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

“大街小巷上行駛的電動自行車,每10輛就有7輛的電池是由我們提供。”天能集團貴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阮安廣自豪地介紹道,公司生產的電池以卓越的品質和穩定的性能贏得市場廣泛認可,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高性能動力電池制造企業,“我們在貴州台江經濟開發區的生產基地,每分鐘能產出195隻電池,產品主要供給愛瑪、雅迪等電動車品牌,即使每天滿負荷生產,依舊供不應求。”

天能的成功並非偶然,2023年,該公司投入研發費用1.12億元,數字化智能制造投入1.2億元,自動化技改項目投入6500萬元,完成了14項科研項目和智能工廠、智能化升級的改造建設,建成了大數據集成智慧展廳,實現了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隻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阮安廣感慨道,公司的轉型升級之路上,稅收政策的精准賦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前都是我們自己去找政策、學政策,現在是稅務部門主動上門送政策、送服務,在稅務干部的輔導下,我們享受了生產節能環保電池免征消費稅、資源綜合利用即征即退等優惠政策,既為我們提供了強有力支持,也促進我們不斷創新和升級電池技術。”

稅助發展,向新而進。2023年以來,全省共有33戶企業享受生產節能環保電池免征消費稅優惠,共計減免稅收32281余萬元。在確保稅惠紅利應享盡享的同時,貴州稅務部門圍繞企業、產業全生命周期開展精准服務,推動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基礎設施協同配套,為加快構建“電動貴州”產業鏈生態圈注入“稅動力”。

在銅仁,稅務部門聯合投促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共同繪制“園區項目落地工作及相關稅費流程圖”,及時梳理項目落地的具體業務,列明項目落地建設各環節涉及的13個稅種及稅率、10個費種及征收率、27項稅費優惠政策等內容。新材料企業項目一旦立項,即可按圖逐項逐環辦理,企業不需再為項目審批多頭跑、盲目跑,目前已有4戶新材料企業通過“流程圖”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項目審批落地。

在貴陽,息烽縣稅務局通過與生態環境保護局等相關單位的溝通協作,及時掌握企業在設備更新、研發費用等方面信息,在貴州磷化集團建設全省首條全要素電池回收生產線時,第一時間給企業送上源源不斷的稅惠政策和精細服務,幫助企業准備相關申報材料,確保企業能夠順利享受稅收優惠,助力企業降低生產成本、“輕裝上陣”。目前,該項目的磷鐵回收率達到90%,碳酸鋰回收率達93%,進一步完善了貴州的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體系。

隨著一個個項目落地,一條條生產線投產,貴州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鏈條愈發完善,吉利、奇瑞等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龍頭企業聞訊而來,紛紛在貴州布局整車基地並陸續擴大投資,形成了從電池材料研發到整車制造的產業鏈。

在“電動貴州”的大環境下,位於貴陽經開區的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及時調整產品研發策略,從最初的單一混合動力客車逐漸拓展為純電動、混合動力、氫能源等多類型客車。

“我們主要生產‘萬達’品牌6-12米客車、多功能商務車、特種車,工廠年產能1萬台,形成了6至12米,中高檔次的22個產品系列和200多個客車品種的產品鏈,目前絕大部分產品為純電動客車。”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尚成金介紹到,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能大量釋放,市場競爭激烈,公司便把目光轉向海外,努力開拓新的市場,“‘出海’的征程上困難重重,是稅務部門用好政策、好服務,支持我們一路披荊斬棘走到現在。”

新能源電池及汽車出口,是推動“電動貴州”產業鏈升級的重要一環。為促進新能源電池及汽車產業的國際化發展,貴州稅務部門採取措施積極落實出口退稅政策,加快出口退稅辦理進度,保障稅款快速退付,全省正常出口退稅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6個工作日內,對近年來全省發展壯大新興外貿支柱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作用。

2020年以來,以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貴州中偉新材料貿易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鎳鈷錳氫氧化物”出口企業出口退稅佔比正逐年增大,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共申報出口退稅達到6.23億元,佔同期全省出口退稅申報總額的4.99%。

而隨著“貴陽造”新能源客車成功進軍東南亞市場,2024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退稅也開始出現明顯增長。“今年8、9月份,我們共申請辦理及時並獲得出口退稅96.57萬元,有效降低了我們的出口成本,國際競爭力也得到提高。”尚成金算了算,近年來公司還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先進制造業增值稅進項5%加計抵減等稅惠政策紅利9800余萬元,“接下來我們將用好稅惠紅利,繼續開足馬力,在產業發展的‘藍海’中破浪前行。”

如今的貴州,匯集了中偉股份、貴陽弗迪等新能源新材料頭部企業,吸引了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車時代、中科電氣等新能源產業龍頭企業落地,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齊頭並進的“電動貴州”產業鏈生態圈已初具規模,一幅幅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的“施工圖”正逐步變成“實景圖”。

數據顯示,貴州省內三元前驅體出貨量佔全球市場26%,穩居全球第一,高純硫酸錳、電池用代汞緩蝕劑市場份額達到全國80%以上﹔2023年,貴州規模以上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總產值達到695億元﹔2024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9.5倍、零售額同比增長14.5%,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汽車總銷量的23%,創歷史新高﹔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達18.3%,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0個百分點。

“新能源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的不斷完善,讓貴州富裕的礦產資源得到了精深加工、精細開發,已成為支撐全省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增長極。”貴州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持續深化稅收政策落實,通過數據賦能,實現“政策找人”“精准推送”,為企業提供貫通全鏈條的政策咨詢與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服務,助力貴州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把技術機遇轉變為發展機遇,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擦亮“電動貴州”新名片。(羅近人、鄧群芳、蔣征)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