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筑夢金銀山:社區治理與幸福生活的雙重奏【6】
9月25日,筆者走進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間充滿“寶島風情”的圖書室,書架上標著“台北”“花蓮”“太魯閣”等台灣地名,仿佛讓人瞬間穿越至異鄉。這座由台盟中央捐建的活動中心,匯聚了萬余本書籍和精美的設計,並設有一個音樂教室。這裡,赫章縣首支少兒合唱團應運而生,並計劃打造古箏樂團,已有超過50名兒童參與。
金銀山街道安置點由金山社區和銀山社區組成,作為全國70個萬人以上安置點之一,也是赫章縣最大的安置點,共搬遷了2697戶、13612人,脫貧戶佔比達到95%。在建設和搬遷過程中,中央統戰部發揮了關鍵作用,積極實施定點幫扶,確保居民能夠“搬得出、穩得住”。
隨著不同民族、文化和習俗的居民集中安置,金銀山社區面臨了一系列治理挑戰。例如,居民生活方式未能及時適應新的環境,垃圾處理問題隨之而來。這些問題一度讓社區管理人員感到困擾。
為了解決搬遷后的社區治理問題,金銀山街道於2018年8月探索推出了“黨建+積分”治理模式,旨在“用大黨建破解新難題,用小積分管好大社區”。該模式不僅鼓勵居民參與社區建設,還激發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識,形成了良好的社區氛圍。
在黨建引領下,金銀山社區有效組織了各年齡段的居民參與社區活動。上至白發蒼蒼的老人,下至蹣跚學步的孩子,都為社區發展貢獻力量。老黨員余正林和78歲的吉正學,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責任,風雨無阻地清掃社區環境。
為了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金銀山社區通過引入教育、文化和就業等多方面資源,著力打造少兒活動中心和老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
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幫扶下,活動中心從最初的電子琴增加到鋼琴和古箏。台盟調研團在訪問中被孩子們的渴望打動,捐贈了一架真正的鋼琴,進一步提升了孩子們的音樂教育。此外,彭士泳和蔡芳詠夫婦為社區音樂教室捐贈了5台古箏,並承諾為古箏學生提供免費的培訓,吸引了30多名孩子參與音樂學習,實現了他們的音樂夢想。
與此同時,金銀山社區也關注老年群體的需求。在中央統戰部捐建的光彩生活空間,設立了“非物質傳統文化互動區”,曾經生活在深山裡的繡娘們,如今可以繼續傳承彝族服飾文化。在離光彩生活空間不遠的“歲月食堂”,老人們能以低廉的價格享用午餐。諶剛美老人感慨:“政府政策好,我們老人家享福了!”
光彩生活空間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了社交和學習環境,還吸引了100多位中老年婦女參與非物質傳統文化傳承學習活動,幫助她們在社區中找到歸屬感。
在離食堂不遠的光彩車間,縫紉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羅大姐在這裡工作已有四個月,她表示:“能在家門口工作,既照顧了家裡,也賺到了錢。”這正是中央統戰部立足“地域”幫扶責任的體現,通過引進企業在金銀山街道成立服飾公司,解決了100余人的就業問題,每年創造勞務收入超過300萬元,幫助更多家庭實現經濟獨立。
金銀山街道在“地域+領域”組團幫扶模式的推動下,圍繞“五個體系”建設,引進各類資源和項目,建成光彩車間、光彩橋、光彩幼兒園、光彩生活空間等設施,進一步促進社區和諧發展。金銀山社區不僅關注老年人和兒童的成長與生活,也致力於中年群體的就業和創業,為整個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金銀山社區,溫暖與希望交織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每一個微小的改變,都是對未來的美好承諾。近年來,中央統戰部積極協調多方資源,推動金銀山社區建設成為易地扶貧搬遷的“同心家園”。(圖/文 孫延、張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