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保護長江 長江造福人民
爽爽貴陽,以水興城
秋已至,夏未央。正午時分,陽光照耀下的南明河波光粼粼,清澈見底。碧水之上,貴陽城市地標——甲秀樓巍然屹立,迎接著一波又一波游客。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漫步南明河畔,從河面拂過的清風帶著絲絲涼意,讓人頓覺神清氣爽。駐足南明橋,看璀璨燈光倒映河面,別有一番景致。
陽光照耀下,南明河碧波蕩漾。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南明河是長江上游一條重要支流,自西南至東北,縱貫貴陽市之西部、中部、東北部,全長150余公裡,流域人口約310萬,是貴陽人民的“母親河”。
20世紀70年代前,南明河一直是直接飲用水源。然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污水排放量大幅增長,南明河水質一度變成劣V類,“拯救”呼聲不絕於耳。
2012年,貴陽啟動南明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明確以“適度集中、就地處理、就近回用”為原則,在南明河干、支流沿線修建污水處理廠,推動污水處理“末端兜底”向“前端減量、沿途分處”轉變。
雲岩區太平路潮匯街區內,貫城河靜靜流淌。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2014年,貴州首座分布式下沉再生水廠——青山再生水廠建成投運。在這裡,所有污水經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污泥處理四個環節后,水質達到准Ⅳ類標准,再重新流進南明河。
“日均處理能力5萬噸,服務約27萬人口,每年向南明河提供生態補水1850萬噸。”青山再生水廠副廠長郝文磊告訴記者,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水廠上方還建了座景觀公園,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放鬆的一片天地。
青山再生水廠,是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治理的一個縮影。截至2024年5月,貴陽市已建成投用再生水廠49座,其中下沉式再生水廠19座,每天為南明河、貫城河、市西河等城市河道輸入生態補水約150萬噸。
青山再生水廠出水口處,經過處理的再生水源源不斷流入南明河。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不僅如此,貴陽市還堅持實施工業企業“退城進園”行動,將工業污染“攔”在主城區外。同時,結合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新建污水管網65公裡,改造排口263個,推進中心城區19條排水大溝綜合整治,全面消除南明河流域25處黑臭水體。
2018年以來,南明河中心城區段水質穩定達到Ⅳ類以上,部分區域達Ⅲ類及以上,城市河流基本實現長治久清。2023年,南明河被評為貴州省美麗幸福河湖,並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全域治水,碧水興城。貴陽市充分挖掘歷史文脈和生態資源,將甲秀樓、翠微閣、觀音寺等沿線山水、人文景觀串聯起來,謀劃打造“南明河流域文化圈和文化帶”,實現文化特色與水城人景合一。
青山再生水廠上方,景觀公園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放鬆的一片天地。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5、4、3、2、1,揭幕!”2024年1月26日,被封蓋近60年的貫城河首次揭蓋182米河道,宣告復涌。與它一同亮相的,還有太平路潮匯街區。
太平路一帶,自古便是商貿、文化集聚區。貫城河是南明河支流,流經噴水池、大十字、大南門等重要路段和傳統商業聚集區,承載著不少“老貴陽”的記憶。
近幾年,隨著貴醫和六廣門2座再生水廠相繼投用,南明河治理成效凸顯、水質向優,使貴陽有了貫城河揭蓋的生態底氣。以貫城河揭蓋為契機,全新打造的太平路潮匯街區入駐商戶近200家,成為貴陽市又一熱門打卡地。
再生水廠旁,環衛工人正在智能取水機上取用再生水。向怡攝
白鷺翩躚、魚翔淺底、綠意醉人……每年盛夏,爽爽貴陽總能憑借清涼氣候“吸粉”無數,而在甲秀樓前聽南明河潺潺流水,更是省內外游客的不二之選。
城護水更美,水潤城更興。多年來,貴陽堅持從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治理著手,讓市民游客在綠意中“坐享”愜意。如今,綠意更濃的河湖美景正不斷擦亮群眾的“幸福底色”,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