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高粱“漲紅了臉” 農民笑彎了腰

八月秋風正颯爽,高粱熟來紅滿天。眼下,正是高粱成熟的季節。這些天,習水高粱種植戶們趁著好天氣正抓緊收割,無論是山坡上還是田地裡,放眼望去,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在紅穗下穿梭,臉上喜悅洋溢。
“今年我種植了8畝,預計畝產600斤,產量和收入都還是可觀的。”在回龍鎮周家村高粱種植基地,村民劉貴霞正在收割高粱穗,她表示,得益於政策支持,這季高粱能讓她收入幾萬塊錢。
回龍鎮村民忙著收割高粱穗。
近年來,周家村把優質高粱作為主導產業,通過大戶帶動散戶、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訂單收購等措施,組織村民科學種植高粱。“全村種植高粱農戶佔比80%以上,戶均增收1.5萬元以上,群眾也從要他種轉變為我要種,種植意願很強。”回龍鎮周家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偉介紹。
據了解,為了讓廣大高粱種植戶安心種、放心賣,回龍鎮積極與貴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和習酒集團對接合作,對高粱種植基地實行訂單發展模式,全鎮共種植高粱16300畝。通過訂單種植帶來的良好經濟效益,全鎮高粱產業正朝著訂單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郎鎮安排專人全程跟蹤服務。
走進二郎鎮二郎村,10多名村民拿上鐮刀、背上背篼在高粱地裡收割,捆綁成束的高粱穗被成批運回家中晾晒,現場一片忙碌。
“在高粱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老百姓用苗、田間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儲、銷售等每個環節,政府都安排有專人全程跟蹤服務,所以今年收成很好。”二郎鎮種植戶趙彪笑著說。
據了解,近年來,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二郎鎮堅持黨建引領,按照習水大力推廣優質高粱種植,打造標准化、專業化優質醬酒原料“第一車間”的部署要求,緊緊抓住發展優質高粱產業這個“牛鼻子”,想方設法增加群眾收入,助力鄉村振興。今年,二郎鎮共發展種植優質高粱8600畝,預計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
永安鎮村民將脫粒后的高粱鋪平晾晒。
走進永安鎮,山坡上一片片高粱次第變紅,飽滿的穗子壓彎了枝頭,村民們穿梭在高粱地裡,收割的鐮刀上下翻飛,採收景象把鄉村美景襯托得更加迷人。
“我們楠木村總共種植面積3280畝,從開始育苗到移栽,再到採收,總共召開了3次技術培訓會。”楠木村委會副主任程連文介紹,在技術服務保障的加持下,今年全村高粱的總產量可以達到150萬斤,農民的總收入在800萬元左右。
據了解,永安鎮全鎮高粱種植面積15070畝,其中茅台訂單14000畝,習水產投集團訂單1070畝,預計產量約3600噸。下一步,永安鎮將繼續依托特色農業產業,充分利用科學種植技術,精心規劃種植流程,合理選擇優質品種,制定精准收割計劃,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文/圖 謝永恆、王燁、刁苓沙、袁賽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