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遵義視窗

貴州:逐綠前行,未來可期

——寫在第十四屆全國隧道及地下空間運營安全與節能環保科技論壇暨2024年地下空間科技論壇召開之際

2024年07月20日14:14 |
小字號

7月17日至7月19日,為期三天的第十四屆全國隧道及地下空間運營安全與節能環保科技論壇暨2024年地下空間科技論壇在遵義順利落下帷幕。

本次論壇匯聚了來自國內外300余位頂尖專家、教育與科技工作者,共同就隧道及地下空間的規劃設計、安全運營、節能環保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當前,隧道及地下空間規劃建設、運營安全和節能環保的重要性和挑戰性日益凸顯。”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朱合華院士在致辭中說,期待通過本屆論壇交流、實地考察等方式,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傳播綠色地下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聲音”。

“雙碳”之約,吹響綠色發展“集結號”

晨曦初現,陽光透過薄霧,洒在貴州遵義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上。

會場內外,綠色與科技的元素交織成一幅生動畫面。自2010年起,全國隧道及地下空間運營安全與節能環保科技論壇已成功舉辦13屆。每一屆都匯聚了行業內的精英,共同探討隧道及地下空間科技的未來發展。

本屆論壇繼承了往屆的優良傳統,並進一步深化了綠色和智能化的討論。

2 主論壇報告會場

主論壇報告會場。

論壇上,分論壇的設置也是本屆論壇的一大亮點,涵蓋城市地下空間地質探測與評價、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設計、隧道與地下空間智能建造等多個領域,系統性的討論將為隧道及地下空間科技的綠色化和智能化未來帶來深遠的影響。正如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王建華在論壇上所言:“每一次的學術碰撞,都為我國隧道及地下空間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透露,論壇共有18個特邀報告和58個主題報告,不僅匯聚了現場數百名與會者,還吸引了近2萬名線上參與者,展現出廣泛的影響力。

此外,論壇還特別設立了研究生論壇,為青年學子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交流心得的平台,既體現了論壇對年輕一代人才培養的重視,也為行業創新注入了新鮮血液。

作為中國隧道建設的“試驗田”,貴州以其復雜地質條件下的世界級隧道項目,向世人展示了中國隧道建設技術的領先水平。論壇上,中建國際投資(貴州)有限公司董事長殷大偉介紹,其投資建設的正習高速公路、秀印高速公路、雷榕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總投資超700億元,總裡程約420公裡,拉動了地方經濟,改善了當地的交通出行條件。“我們在貴州的項目也因為在技術上的不斷探索和沉澱,先后獲得了全球道路成就獎、NCE隧道工程大獎、中國爆破行業協會一等獎等獎項。”

論壇期間,與會者親身體驗了正習高速低碳隧道和仙源零碳收費站等綠色工程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化、智能化方面的創新實踐。據悉,這些工程不僅是“全國公路交通綠色低碳技術示范基地”,也是貴州首個“零碳”收費站建設項目,充分展現了我國在隧道、收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化、智能化方面的創新實踐。

在遵義這座歷史紅城的見証下,本屆論壇成為推進綠色發展、共享綠色創新的發展“集結號”,吹響了隧道及地下空間科技領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號角。

以青春的名義,為青年才俊書寫“綠色夢想”

會場內,燈光溫暖而明亮,彌漫著濃厚的學術氣息。研究生論壇區,一群年輕的臉龐上洋溢著激情與夢想。他們,是中國隧道及地下空間科技領域的新生力量,正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綠色夢想的篇章。

吳浩澤是一位2022級汕頭大學與RMIT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他主修土木工程專業。在研究生論壇上,他以清晰而有力的口吻,向與會專家和同行介紹了自己的研究——一種針對盾構隧道施工中管片上浮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

借助物理信息神經網絡(PINNs)與盾構隧道力學模型的融合,吳浩澤的研究揭示了提高管片等效剪切剛度、控制注漿壓力等措施的有效性,為隧道工程實踐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優化策略。

在論壇現場,吳浩澤的演講引來了熱烈的掌聲。他不僅展現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敏銳的洞察力,更傳遞出年輕一代科研人員的激情與擔當。談及參賽感受,吳浩澤難掩激動之情:“能夠在這個高水平的平台上與行業內的前輩交流,不僅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更是對自己科研成果的一次重要檢驗。”

3 頒發研究生報告証書。

頒發研究生報告証書。

評獎環節,同濟大學地下空間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組委會秘書長喬永康對研究生們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他介紹,本次研究生論壇得到了全國各大高校博士生和碩士生的積極響應,經過研究生的主動報名和組委會的篩選,最終確定了由24名研究生組成的兩個研究生分論壇。

喬永康認為,本次論壇的研究生分論壇不僅展示了青年學子的學術風採,更反映了我國隧道及地下空間科技領域的勃勃生機。他強調,評獎流程遵循了嚴格的標准和程序,確保了每位參賽者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賽后,他還鼓勵學生們繼續保持創新精神,為我國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貢獻力量。

在遵義這座歷史與現代交織的城市,青年才俊們以自己的行動詮釋著“綠色夢想”。當青春的激情與綠色的夢想在紅色之城相遇,這不僅是一場學術的盛宴,更是一次青春力量的展現。

世界聚焦黔地,多彩貴州逐綠前行

會后,與會者們踏上了前往正習高速沙田隧道和仙源零碳收費站的考察之旅,親身體驗了貴州綠色基礎設施的魅力。

沙田隧道,全長1172米,是正習高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採用並網供電系統改造方案,實現了隧道運營的零碳零電費目標。

參觀正習高速沙田隧道。

參觀正習高速沙田隧道。

參觀者們漫步於被譽為“全國公路交通綠色低碳技術示范基地”的零碳收費站的仙源站內,驚嘆於其利用光伏發電系統、智能設備應用與水循環系統實現的“零碳化”運營。

“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這裡空氣的清新與純淨。”莫斯科大學教授、俄羅斯工程院院士亞歷山大·奧夫琴尼科夫在參觀后感慨萬千:“貴州的綠色工程不僅實現了低碳環保運營,更在隧道火災控制、煙霾擴散管理上取得了突破。”

高校教師們在參觀后也紛紛表示:“正習高速的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匠心品質,特別是在電力循環上,採用的Light A仿鋁板光伏組件,不僅美觀耐用,還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這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

安徽理工大學特聘教授、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馮守中稱贊,本次論壇總結了過去兩年國內交通行業在低碳環保方面的新技術、新應用,為行業內的思想碰撞和技術革新提供了契機,在推動公路行業節能照明和低碳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在遵義,這場關於綠色未來的科技論壇,也成為多彩貴州綠色願景的生動展示。通過實地考察正習高速沙田隧道、仙源零碳收費站等地,與會者們親眼見証了中國在隧道及地下空間綠色化、智能化建設上的卓越成就。

貴州,這片曾經以復雜地質條件著稱的土地,如今正以綠色奇跡向世界宣告:“逐綠前行,未來可期。”(文/周雅萌 圖/姬小玲)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