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深入實施“黨建五項行動”夯實基層基礎“強雙基”

近年來,畢節市堅持大抓基層導向,以“黔進先鋒·貴在行動”為總載體,深入實施鑄魂、固本、塑形、聚力、健體“黨建五項行動”,著力在減負、增收、提質、拓渠、優考上下功夫,強化黨建引領基層發展治理,全力夯實基層基礎“強雙基”。
2024年3月9日,貴州省黔西市洪水鎮永平村李子種植基地,市級科技特派員洪琳(前排右二)在指導村民剪枝。
減負賦能雙向發力,激發基層動能
破解鄉鎮街道統籌“難”。優化鄉鎮(街道)“三定”規定、內部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推動279個鄉鎮(街道)制定公布權責清單,厘清“應盡之責”和“應減之負”。市縣兩級下沉事業編制1095名傾斜支持鄉鎮(街道),用於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要工作和基層一線力量。清理規范借調鄉鎮(街道)人員,全市借入、借出人員分別較去年減少88.73%和83.27%。
化解村和社區事務“雜”。開展規范村級事務、機制牌子和証明事項清理,設置村級事務准入負面清單106條,清理標識標牌1.5萬余塊,壓減証明事項67項。建立減負監測點45個,完善監測機制,不定期開展暗訪調研,倒逼縣(市、區)加大基層減負工作力度。
促進基層辦事權“清”。開展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和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試點,持續放權賦能,發布事項目錄清單,將34項縣級行政管理權限賦予黔西市的30個鄉鎮(街道),119項縣級行政管理權限賦予金沙縣沙土鎮和織金縣貓場鎮。全市所有鄉鎮(街道)整合現有站所、分局執法力量和資源,設立綜合行政執法隊,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
金沙縣創新“村支書”工作室建設村干部隊伍。
盯緊抓實三項收入,夯實經濟基礎
抓實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以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拓展試驗試點為契機,出台圍繞基層基礎“強雙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22條措施,選取185個產業基礎好、有扶持資金加持、2023年有經營性收入的重點村實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攻堅行動,拓寬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不斷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示范帶動后進村實現躍升。
抓實基層干部報酬性收入。對標村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345”標准,年度開展核算提標,以“一卡通”方式按月足額發放到人。今年提標后全市“一肩挑”人員月平均報酬4416元,非“一肩挑”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主任月平均報酬3839元。
抓實基層運轉保障性收入。嚴格執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正常增長機制,每年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6.2億元,村均不低於12萬元。
七星關區亮岩鎮清理加挂牌子。
多措並舉建強隊伍,推動擔當作為
注重選育提質。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採取“三找三提三結合”方式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7823名。分類培育“巾幗支書”486名、“大學生支書”502名、“兵支書”339名、“致富支書”1746名。全市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40.1歲。
強化培訓蓄能。實施村干部學歷能力雙提升工程,組織1073名村干部參加學歷提升,村黨組織書記大專以上佔比62.7%。以市縣黨校為主陣地,每年對鄉鎮(街道)班子成員、村“兩委”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等進行培訓,提升履職能力。
突出比學增效。研究出台《畢節市鄉鎮黨委組織委員管理辦法》,對鄉鎮組織委員嚴格規范管理。推動縣(市、區)每半年組織開展一次組織委員“擂台比武”,強化結果運用,在比學評創中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效能。
在黔西市中坪鎮的生態茶園飛,鎮、村干部助農採摘春茶。
正向激勵促進成長,凝聚優秀人才
用好激勵政策。依托十二大特色農業產業從業人員,開展農業系列“畢節工匠”評選認定,人才計劃實施向鄉土人才傾斜,評選畢節市第一、二批農業領域拔尖人才20名,人才活力得到激發。
打通晉升渠道。常態化開展從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班子工作,已確定16名初步人選,擬選拔8名進入鄉鎮領導班子,打通職業晉升的“天花板”。今年公務員定向設置12個崗位招錄優秀村(社區)干部。
發揮幫扶作用。充分發揮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技術力量優勢,創新實施“骨干培育工程”,挂牌成立專家工作室10個,培育本土人才131名,通過在畢開展日常培訓活動、學術研討、專題培訓講座,輻射培訓學員5000余人次,培育了一支“帶不走”的本土人才。
突出重點優化考核,提升工作質效
精簡考核事項。落實考核事項准入規定和考核事項備案制度,常規性工作一律不納入考核,有效精簡考核事項,今年全市高質量考核事項同比壓減53%,黨建考核事項也大幅精簡。
壓縮考核指標。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原則,對各市直單位印發的綜合性文件、全市性會議材料和年度工作要點進行全面梳理,堅決刪除導向性偏弱、操作性不強、區分度不大、精准度不高的指標,調整優化“躺平”指標,今年綜合考核指標共壓減50%。
改進考核方式。修訂《畢節市綜合考核實施細則》,明確不開展月調度、季監測。用好畢節市年度綜合考核信息系統,對未按時序進度要求推進的工作或平時發現的問題,強化線上調度,及時提醒糾偏、督促整改落實,讓“數據多跑腿,干部少跑路”,切實提升考核質效。(圖/文 余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