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貴州威寧:陽光之城 逐“光”而行
雲貴高原、烏蒙腹地,一排排、一列列光伏板依山就勢整齊排列,猶如波光粼粼的藍色海洋﹔光伏板下,各類農作物生機勃勃、長勢喜人。
板上發電,板下種植﹔一份陽光,兩份收益。這是威寧探索的低碳富農新模式——光伏農業。
航拍威寧縣雙龍鎮,光伏板遍布山脈。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地處貴州省西北部的威寧縣,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日照1812小時,太陽能和風能資源居貴州之首,素有“陽光之城”“高原風谷”之美譽。
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是威寧搶灘新能源賽道的最大優勢。2015年,威寧平箐光伏電站建成投產,使貴州實現了光伏發電零的突破,也拉開了威寧“追光逐日”的序幕。
在陽光照耀下,成片的光伏“藍海”熠熠生輝。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2019年,搶抓國家鼓勵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威寧順勢而為打造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國電、華電、國家電投等國內大型發電企業紛紛進駐,在新能源賽道上“開疆拓土”。
瞄定新能源產業風口,國家電投貴州金元威寧能源公司(以下簡稱“威寧能源公司”)精准落子高原山地“農光互補”:採用高支架和大間距,在山間土地布置光伏陣列,板下空間發展農業種植,實現農業收益與能源發電“雙贏”。
航拍貴州省威寧縣仙水窩農業光伏電站。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夏日時節,走進威寧能源公司仙水窩農業光伏電站,漫山遍野、千畝連片的光伏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光伏板下,一顆顆包菜碧綠如玉,長勢喜人。
“裝機容量43.2萬千瓦,佔地面積11487畝,已耕種面積達5410畝。”仙水窩農業光伏電站負責人張小濤介紹,2019年12月投產至今,電站累計發電24億千瓦時,每年帶動馬鈴薯、白菜等農作物創收312萬元。
光伏板下,長勢喜人的農作物。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農光互補,綠富同興。威寧能源公司以建設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為契機,建成“農光互補”電站27座,並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開展農業種植,讓萬千余畝荒山荒地煥發新生機。而這,只是威寧發展光伏產業的一個縮影。
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威寧全縣已建成光伏項目38個、裝機容量234.3萬千瓦,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均居貴州首位。今年1至4月,已建項目累計發電11.06億千瓦時、產值3.45億元。
當地農戶正在採收光伏板下種植的蔬菜。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荒山現“藍海”,高原出綠電。如今的威寧,一個個光伏電站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遍布山脈,它們利用廣闊的土地面積“捕捉”能量,將太陽能轉換為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和溫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