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安這一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實現農村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

2024年06月21日07:59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自2023年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以來,貴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堅決扛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政治責任,聚焦“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高質量發展目標和市委鄉村振興“5555443”工作思路,突出“3個1、3個3”重點任務,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打造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

一年來,貴安新區率先實現人均收入1萬元以下脫貧戶清零,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更足,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持續鞏固。2023年底,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21274元,增幅15.28%。2024年,截至3季度末,據初步統計,貴安新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6811.62元,較上年度同期15688.51元增幅7.16%。

——緊盯“擔當”強責任。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和“三個最”要求,強化頂層設計,加強統籌調度,持續推動“三落實一鞏固”。

觀摩。

觀摩。

領導小組統籌抓。制定印發《關於規范銜接資金項目管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做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文件,堅持各行業主管部門聯動,扎實有序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行業部門具體抓。各行業部門各司其職,緊盯產業就業及“3+1”重點,制定工作方案,實現貧困家庭學生因貧輟學動態清零,飲水安全及安全住房全覆蓋,住院免押金、家庭醫生簽約等就醫政策全面落實到位。

駐村幫扶一線抓。優化調整駐村干部隊伍,向17個脫貧村、4個軟弱渙散村等選派65名駐村干部。加強駐村日常管理,全覆蓋開展駐村工作隊“比學評創”擂台比武,鬆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郝磊榮獲貴陽貴安駐村第一書記擂台比武第1名,市委授予“市級名支書工作室”。

——緊盯“鞏固”守底線。抓牢動態監測和精准幫扶“兩個環節”,全力確保應納盡納、應扶盡扶、幫扶到位、穩定消除風險。

抓實動態監測。全面落實常態化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推動走訪排查、動態管理、精准幫扶、風險處置“四個常態化”,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今年以來,正常持續推進防貧保險機制運行,落實防貧保險補償32.31萬元,惠及脫貧人口139人次﹔累計處理國辦、省辦系統疑似異常數據1386條,申請豁免531條﹔排查核實完成預警線索553條。新增識別納入監測21戶75人全部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新增風險消除標注18戶71人,佔比26.09%。

抓實“3+1”保障。持續實施鞏固提升專項行動,控輟保學常態化“動態清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率達99%以上,醫療保障應保盡保,農村危房保持動態清零,實施工程維修養護項目15處、水質提升項目2處,受益供水人口3萬人。

抓實兜底保障。健全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和城鄉低保“一體化”管理機制,強化低收入人口幫扶,統籌城鄉低保標准提高到827元/月,特困供養標准達到城鄉低保標准的1.6倍。

——緊盯“富農”促增收。堅持增強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做強脫貧產業,端穩就業“飯碗”,竭力提升廣大脫貧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產業帶動。出台產業獎補促進脫貧群眾增收工作方案,用好用活銜接資金。今年中央、省下達貴安新區財政銜接資金共計1664萬元(含200萬元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實施項目32個,投入產業資金1135.2萬元、佔比68.22%,其中安排到戶產業獎補項目6個,佔產業項目資金63.44%。

招聘。

招聘。

堅持就業帶動。扎實推進崗位推薦、創業扶持、技能培訓等服務,確保穩崗就業。深入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勞動力外出務工3444人,超省下達年度目標(3163人)8.88%﹔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254人、幫扶車間吸納1652人,其中脫貧勞動力27人﹔開展職業培訓1579人次。

堅持集體帶動。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探索實施“1+1”村集體經濟模式,帶動群眾發展。制定下發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攻堅行動、“1+5+2”幫扶機制推動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等方案。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在5萬元以下行政村全面消除,20萬元以上村佔比達90.47%。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高度重視下,新區各行業主管部門協同各鄉鎮(街道)共同努力下,貴安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3+1”保障總體穩定,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返貧致貧底線。同時,也進一步推動實現了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

特色產業從“小而散”轉向“大而強”。以實施“強省會”五年行動為主抓手,突出“五個關鍵”和產業“五個一”抓好五大產業,主攻糧油、蔬菜、種業、設施漁業、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大力實施“5個萬畝+50萬斤”產業項目。車田村鄉村旅游、龍山村辣子雞、王家院村葡萄……特色產業實現了從“小而散”到“大而強”的轉變,以產業發展逐步描繪貴安新區鄉村發展美好圖景,帶動農民增收、農村興旺。

鄉村建設從“一片美”轉向“整體美”。以農村“五治”為抓手,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依托櫻花園—梅園—山地越野休閑基地等旅游資源,累計盤活117棟閑置農房打造鄉村旅居業態,深化拓展鄉村旅游休閑功能,形成“普貢和美”“康養栗木”“最美車田”、“休閑平寨”等一批鄉村旅居休閑聚集地,打造“幾度田園”“歸田園居”“山水布衣”等一批鄉村避暑旅居休閑民宿群。

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

“新農人”變“興農人”匯聚鄉村振興“生力軍”。深化與省農科院、省農職院合作,共同開展農業農村人才培訓,依托省農科院貴陽分院、院士工作室、專家工作站、貴州貴陽現代種業產業園等機構,實現生產人員培訓全覆蓋。緊扣“一人一技”目標,舉辦糧食、油菜、獼猴桃、草莓、食用菌、茶葉等產業專題培訓。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開設農業經理人、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農業經理管理及鄉村建設、專業農機手、家庭農場主等主題培訓,並建立學員訓后需求台賬,免費為所有參訓學員提供訓后線上技術指導,匯聚鄉村振興“生力軍”。

技術指導。

技術指導。

文明鄉風提振起鄉村振興“精、氣、神”。以推動移風易俗為落腳點,始終堅持系統思維,繁榮農村文化,培育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改善村民精神風貌。堅持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今年新區白事三天內辦結率98%,紅事辦理一天內辦結100%,“其他不辦”基本實現。統籌新區、鄉鎮、村居三級力量,指導各村自覺運用“兩書一約一會兩榜”開展常態治理,鄉風文明蔚然成風。

下一步,貴安新區將自覺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擺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堅持“5555443”工作思路,加快發展貴安現代山地特色高效都市農業,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安實踐新篇章作出“三農”貢獻!(貴安新區統籌城鄉發展局供稿供圖)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