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朝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加快奮進

趙靜 龍章榆
2024年06月14日16:0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經濟總量邁上2萬億元新台階、森林覆蓋率達到63%、每年近七成財政支出用於民生……6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貴州專場,現場,貴州晒出一批發展成績單。

新聞發布會現場。趙一帆攝

新聞發布會現場。趙一帆攝

近年來,貴州圍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的“四新”重大使命,主攻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四化”,讓高質量發展成為貴州的主旋律。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作為曾經的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是貴州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前提。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炳軍在會上表示:“這些年,我們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貴州對脫貧人口進行監測和幫扶,實施居民增收三年行動。數據顯示,到去年底,全省年人均純收入低於萬元的人口,已經基本實現動態清零。

在守牢底線基礎上,貴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進一步豐富2001年在貴州實踐的富、學、樂、美“四在農家”內涵,做好鄉村振興文章。

“富在農家”聚焦就業和產業。貴州幫助近600萬群眾在外穩崗就業。在全省近千個易地搬遷社區,建設1300多個就業幫扶車間,帶動12萬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安順經開區幺鋪鎮阿歪寨干淨整潔的村道。人民網 龍章榆攝

安順經開區幺鋪鎮阿歪寨干淨整潔的村道。人民網 龍章榆攝

“學在農家”讓農民群眾學有所教、學有所得、學有所為。貴州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實施“貴州技工”“黔菜師傅”等職業技能培訓,讓農村孩子有學上、上好學,讓更多的農民有一技之長,依靠自身努力,持續過上了好日子。

“樂在農家”注重文明鄉風、有效治理。貴州推動鄉村的精神風貌越來越好,農民的日常生活,已不再是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越來越多的城裡人向往農村、向往田園生活﹔“美在農家”依托貴州的好山好水,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使得村庄宜居、田園整潔、環境優美……如今的貴州農村,農民更富、鄉村更美。

“用好自然資源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貴州的方向是:依托自身資源,建設資源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白酒生產基地、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先進裝備制造基地“六大產業基地”,在服務國家大局基礎上,打造出貴州特色和優勢。

“簡單講,就是要干我們有優勢的項目!”李炳軍一一舉例:

比如煤,通過規模化、智能化手段,顯著提高了生產能力和本質安全水平。類似實現“老樹發新芽”的還有煙、酒等傳統產業。

比如電,過去貴州火電以30萬千瓦機組為主,現在66萬千瓦的超超臨界機組成為主力。同時,通過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全省清潔能源裝機佔比超過56%,實現了水、火、風、光、儲“多能互補”,在保障本省用電的同時,穩定向粵港澳大灣區和周邊省份送電。

貴安超算中心機房一隅。人民網 陽茜攝

貴安超算中心機房一隅。人民網 陽茜攝

比如新能源電池材料,貴州的磷化工業,在穩定化肥供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向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延伸,推動“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雙賽道發展,現在全國電動汽車中,每三輛就有一輛的電池用了貴州的“磷元素”。

再比如大數據,貴州在建設數據存儲中心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算力產業、人工智能,目前貴州已成為全國智算資源最多、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據統計,工業對貴州經濟增長貢獻率已達43.8%,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工業發展的同時,全省大力推動山地特色農業、旅游業提質升級。“全省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開始形成。”李炳軍表示。

“全力守護好貴州的綠水青山”

“貴陽市主城區黔靈山,生態環境很好,綠樹成蔭,上千隻野生獼猴生活在這裡,數萬隻飛鳥在這裡棲息,每天三四萬市民游客到此休閑游覽,一大樂趣就是看野生獼猴,有些市民還和獼猴結了‘對子’、交了‘朋友’……”會上,李炳軍向現場記者分享一個有趣案例。他認為:“這是貴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個生動寫照。”

生態文明建設是賦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貴州近年來從兩個方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

一方面貴州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在產業發展上,貴州對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無論有多大經濟效益,堅決不做,牢牢守好“綠色門檻”﹔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磷化工、煤化工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大力推進“電動貴州”建設,提高發展的“含綠量”,降低“含碳量”。

航拍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民網 涂敏攝

航拍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民網 涂敏攝

另一方面,貴州堅定不移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貴州堅持鐵腕治污,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保問題得到解決﹔加強烏江等重點流域治理和生態建設,一些突出問題得到了有效治理和管控,確保了“一江清水向東流”﹔大力推進綠色貴州建設,石漠化面積近十年來減少了一半。

與此同時,貴州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出台了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創建了環保法庭,成立了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開展林業碳匯、碳票等試點﹔推動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舉辦了12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持續向世界發出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聲音。

數據顯示,貴州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3%,世界自然遺產全國最多,動植物種類全國第三。中心城市空氣質量保持優良,主要河流出省斷面水質全部優良,每年為長江、珠江輸送1000多億立方米優質水源……黔貴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努力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老百姓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堅持民生投入隻增不減,每年近七成財政支出用於民生。”李炳軍表示,貴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落腳點。

就業更穩定。這幾年,貴州推動“六六就業穩崗計劃”,每年新增城鎮就業60萬人,有組織開展勞務輸出,省外務工勞動力穩定在600萬人左右。

出行更方便。貴州全省每個市州有機場、通高鐵,縣縣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產業路直通田間地頭,快遞包裹送到農民群眾家門口、出門就能坐客車,交通閉塞已經成為歷史。

航拍台江縣“村BA”現場。人民網 涂敏攝

航拍台江縣“村BA”現場。人民網 涂敏攝

看病更有保障。全省建成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老百姓在貴州就能享受到發達地區帶來的優質醫療資源。同時,加快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更多老百姓就近看好病。

教育資源更加均衡。目前,貴州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階段,“十四五”期間將增加15.4萬個高等教育學位。同時,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產業需求,加強理工院校和理工學科建設,加快發展職業教育。2023年,全省教育投入佔財政支出的五分之一。

貴州還非常關注解決特殊困難群眾生活問題,對城鄉低保群眾、福利院兒童、殘疾人等群體的社會保障標准,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升,讓群眾一起共享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新征程、新起點。“今天的貴州,正在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朝著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加快奮進。”李炳軍表示。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