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民大駐村書記雷惠玲:“四員”一體,跑好鄉村振興的“接力賽”

雷惠玲是貴州民族大學的一名教師,2022年8月派駐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她緊緊圍繞“一宣六幫”職責,當好鄉村振興的“調研員”“宣傳員”“輔導員”和“勤務員”,用心用情助力鄉村振興。
謀長遠之策,當好鄉村振興“調研員”。
駐村期間,雷惠玲認真學習駐村工作“八法”,深入村寨,了解村情民意和群眾的所急所盼,撰寫村情調研報告,明確村寨發展思路,制定石橋村五年發展規劃,用“一個堅持”“四個抓手”抓好“一二三四”鄉村事: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抓好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力量,抓好穩崗就業保持村民收入增長,抓好人才教育夯實成長基礎,抓好文化建設以文鑄魂、以文強村。探索發展一個好產業,修好兩條產業路,完善三個公共設施,激發四類人才活力,譜寫石橋村鄉村振興新篇章。
在石橋村,雷惠玲創建了報京鄉第一個村級微信公眾號——“侗感石橋”,開通同名抖音號,宣傳政策、匯聚民心。2023年5月,鄉賢出資維修平榜寨的水泵和水管,組長認真組織實施,“侗感石橋”以《治理有效:平榜組長要“治水”,石橋女兒來助力》主題報道,對鄉賢的愛心行為給予了村級最大的肯定與贊揚,激勵了更多的鄉賢投身家鄉建設。2023年7月,鬆柏和石橋聯合舉辦“七夕”群眾運動會,她牽頭首次開啟“侗感石橋”抖音直播,為遠在他鄉的石橋村民提供觀看球賽服務,抖音號的關注度大幅度提升。
雷惠玲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做好宣講工作。在鎮遠縣委黨校作題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理論與實踐》講座,代表報京鄉組隊參加“書香潤古城·閱讀在鎮遠”2023年全民閱讀系列活動,拍攝制作視頻朗誦作品《詩意鎮遠,侗韻報京》,為鎮遠和報京的民族文化代言,在石橋村鬆柏小學作“小手拉大手,共創美麗庭院”主題宣講……通過一系列的宣傳宣講,為促進各民族和諧團結,凝心聚力產生了積極的效應。
同時,雷惠玲還建立了本村在讀大學生微信群,當起了村級大學生輔導員,成立“鬆石(鬆柏石橋)大學生志願服務隊”,指導他們開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大學生輔導中小學生,整體提升石橋村大、中小學生的綜合素養。2023年7月,“鬆石(鬆柏石橋)大學生志願服務隊”與山東臨沂大學三下鄉支教隊開展聯合支教行動,參加的小學生人數達到100余人,通過兩地文化交流和兩地大學生的通力協作,支教成果得到了學生家長的一致肯定與贊揚。
筑人才之基,當好鄉村振興“輔導員”。
為了建強村級黨組織,以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雷惠玲經常組織村裡的黨員進行學習研討﹔進一步鞏固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成果,開展好“三會一課”,組織好主題黨日活動﹔認真開展黨員積分制管理,以評促建,激發黨員的積極性,發揮黨員的先進性。
同時,進一步優化村裡的產業結構,探索新的產業方向,建成集中連片高粱種植示范基地100畝,帶動用工130余人,提供長期就業崗位3人,發放人工工資2.4萬余元。
行固本之舉,當好鄉村振興“勤務員”。
在報京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建設美麗庭院,維護公共文化設施,協調愛心企業恆聚人防責任有限公司捐資3.2萬元翻新硅PU籃球場1個。
“上坡路難走,力行則至﹔頂風船難開,篤志必達。我們的發展進步從來都不是在風平浪靜中取得的,而是靠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干勁,在攻堅克難、踏平坎坷中取得的。初心在胸中,使命在肩上,知不足而奮進,望遠山而前行。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我將持續發力,觀在大處、謀在深處、慮在細處、干在實處,與各位駐村的戰友們共同跑好鄉村振興的‘接力賽’。”雷惠玲說。(圖文由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